英国语言学家DSperber.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国语言学家DSperber

新闻评论课第三小组,讨论了三个选题: 一是从“手表哥”谈网民的舆论监督力量 二是从“公车打人”谈不以暴力胁迫道德 三是从“打空姐”事件谈政府回应质疑的能力 后来又想了两个选题 一是大学的通识核心课对大学生是否有益 二是支教对孩子们是否真的有益 选题——新闻评论的前置程序 在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过程中,选题是第一道工序。 选题的及时与否,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评论的质量和成败。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一、选题的含义 新闻评论的选题,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新闻评论的对象与范围。 这一周中国的大事,并不是董康(当时的财政总长)的被打,也不是内阁的总辞职,也不是四川的大战,乃是十七日北京地质调查所的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开幕。 -----1922年7月23日 胡适 离妻再娶,弃妾新婚,皆社会中所偶见,独蒋介石事,诟者最多,以其地位故也。然蒋氏犹不谨,前日特发表一文,一则谓深信人生若无美满姻缘,一切皆无意味。再则谓确信自今日结婚后,革命工作必有进步。反翘其浅陋无识之言以眩社会。吾人至此,为国民道德计,诚不能不加以相当之批评,俾天下青年知蒋氏人生观之谬误。 ——张季鸾《蒋介石之人生观》 选题的思考过程: 从几个新闻中选出评论对象 交代对评论选题的价值判断 张季鸾为何选评蒋宋婚姻 蒋宋婚姻具有评论价值 符合评论选题的标准:“宜创新题,不宜袭旧题” 评论的选题标准 宜写难题,不宜冒险题 宜创新题,不宜袭旧题 宜论大题,不宜钻偏题 宜撰近题,不宜辟远题 ——1978 台湾报人林大椿 难、新、大、近 我们的今日 今日得与最敬爱之美龄结婚,为有生来最光荣愉快之一日,彼奔走国事以来,常于积极中忽萌退志,前辈常询何日始可安心工作,当时未答,今可圆满答复,即确信自今日结婚后,革命工作必有进步,即从此始可安心尽心革命责任,彼深信人生若无美满姻缘、一切皆无意味、故革命当从家庭始,末归结于今日结婚、实为建筑彼二人革命事业基础。 《我们的今日》真实意图 再次向宋氏家族表明对宋美龄的真诚爱恋态度,让宋氏家族放心。 粉饰蒋去职下野的真正目的,为“以退为进”、“待机而动”的策略披上解决个人问题的正当理由。 向反蒋派表明蒋获得了“孙中山”的无形政治资本和孔、宋家族的财经支持;向拥蒋派表明可以复出“安心尽革命责任”。 1927年的《大公报》 奉行“四不”方针: 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张季鸾选题视角 避开了当时各报和坊间中的政治联姻思维,为蒋宋政治联姻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立意精巧绝伦,独树一帜。 隐晦表达了《大公报》对蒋能否担任中国革命重任的质疑。 哪些选题只适合有报道价值却没有评论价值? 非重大的新闻事件,尽管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事件过小,所发表的评论容易流于街谈巷议和揣测,而且容易就事论事,评论的空间不大。 比如说,停水停电等。 如果频繁的发生,就有了评论的价值,也就是所谓的累积效应。 从一开始,《人民时评》的选题就坚持从社会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中挑选,在这些新闻事件中,寻找人民日报“可评当评”的事件。   在选题方向这个问题上,《人民时评》所关注的话题从一个角度记载了社会前进的足迹。   《人民时评》的开栏之作,是针对圆明园防渗事件的《圆明园防渗的象征意义》。 南方都市报评论的选题工作,在强调重大性与时效性的同时,还注意本地性的兼顾,需要以一种多元统筹的选题思路来应对。 在日常工作中,评论部与评论委员会的讨论,既需要对当日新闻进行甄选,更需要对具有全局长效的时局与话题作准备。而对于本地的重大选题,则坚持将之置于全国乃至全球视野下进行考察。这些问题,正是南方都市报每天选择自己的社论时所要把握的平衡。 对于“个论选题”,南方都市报非常看重作者自己的关注与洞见,在选题工作上,一方面既有评论部选定的选题通过沟通交由作者来立论行文,另一方面也有时评专栏作者自己选定的题目写就的文章。 两者之间的关系:评论部在讨论评论选题时觉得不容错过的新闻对象,而又不适宜用社论的形态予以反应的,要争取在个论中得到体现;除此之外,则鼓励专栏作者能够自主选题和写作。 一是从“手表哥”谈网民的舆论监督力量 二是从“公车打人”谈不以暴力胁迫道德 三是从“打空姐”事件谈政府回应质疑的能力 四是大学的通识核心课对大学生是否有益 五是支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