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肿瘤、脊柱损、血管畸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椎管肿瘤、脊柱损、血管畸形

第十节 脊髓与椎管内疾病 (一)髓内肿瘤 Intramedullary toumors 病理 大体病理 临床 CT 表现: MRI 表现: 诊断与鉴别 (二) 髓外硬膜下肿瘤 Intradural extramedullary tumors 神经鞘瘤 Neurinoma 临床与病理 X线平片 : CT表现: MRI表现: 脊膜瘤 Spinalcord meningioma 临床与病理 CT表现: MRI 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髓外硬膜外肿瘤 Extradural extramedullary tumors CT表现: MRI 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脊髓外伤 临床与病理 影像学表现 三、 椎管内血管畸形 临床与病理 邻近骨质增生改变; 高密度肿块,甚至完全钙化; 不易发生囊变; 轻中度强化。 影像学表现 可呈等、高、低信号,T2呈低信号,很少呈高信号; 肿瘤两端蛛网膜下腔增宽呈杯口状; 形态多较扁,以宽基与硬膜相连; 轻中度强化,常见硬膜尾征。 应与神经鞘瘤鉴别 要点 :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形态、椎间孔扩大否、密度/信号变化、卫星结节、强化程度与方式、硬膜尾征。 占椎管内肿瘤的20%-30%; 半数以上为恶性肿瘤,其中以转移瘤、淋巴瘤多见; 因此,临床表现发展快、症状重。 显示骨质改变和肿块较平片优; 呈等、低密度; 不同程度强化; 常多发。 影像学表现 腰椎管内转移瘤 椎体异常信号; 肿块呈等、低T1信号或长T2信号; 具有硬膜外征; 多数不同程度强化。 转移瘤 海绵状血管瘤 多数结合临床可以确诊。 应与髓外硬膜外其它肿瘤鉴别。 很常见,占全身损伤的0.2%—5%。 最轻,为短暂脊髓功能超限抑制所致,脊髓形态结构正常,2周内恢复正常。 髓内点片状出血、水肿、坏死、液化。 完全横断 分度 脊髓震荡 脊髓挫裂伤 脊髓断裂 其它病理:脊髓压迫(骨块血肿等)、神经根撕脱等。 临床: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障碍甚至消失。 观察骨折有无及严重程度。 造影,可观察硬膜囊撕裂情况、脊髓受压的程度等。 X线表现: 主要显示骨折、小关节损伤、椎管内血肿。 CTM,对神经根撕脱及脊髓横断较好。 CT表现: * * 椎管内肿瘤的发病率约为0.9—2.5/10万,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5%。 按部位分为 髓外硬膜外肿瘤 髓外硬膜下肿瘤 髓内肿瘤 一、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占位示意图 髓外硬膜外占位 髓外硬膜下占位 髓内占位 包括 胶质瘤 血管母细胞瘤 转移瘤 脂肪瘤 皮样囊肿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其中以胶质瘤最常见,占髓内肿瘤的95%; 胶质瘤中以室管膜瘤多见,占2/3,星形细胞瘤占1/3。二者在影像学上较难区分,因此一并叙述。 脊髓增粗,膨大; 无完整包膜,分界不清; 囊变率高; 沿纵轴生长,多节段受累; 蛛网膜下腔变窄或消失。 疼痛最常见,常为首发; 渐出现肿瘤节段以下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 脊髓密度下降。 外形不规则膨大,分界不清。 骨性椎管可见扩大。 强化不均匀,轻到明显。 影像学表现: 髓内星形细胞瘤 脊髓不规则增粗。 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 蛛网膜下腔变窄甚或闭塞。 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强化。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Ⅰ级 相对少 较大 颈胸 重 小 星形细胞瘤 多 较局限 腰骶、圆锥、终丝 轻 大 室管膜瘤 囊变 范围 部位 症状 年龄 室管膜瘤(粘液乳头型) 星形细胞瘤Ⅰ级 占椎管内肿瘤的60%-70%; 绝大部分为良性; 以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多见(90%)。 为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占29%。 又称施万细胞瘤schwannoma) 70%-75%位于硬膜下; 15%硬膜外; 15%呈哑铃状; 1%为髓内; 好发于中年; 女男。 主要以胸段多见; 常单发,可多发 (常见神经纤维瘤病,可恶变); 多为圆形或卵圆形。 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与脊髓分界清楚; 易囊变,但钙化和出血少; 以根性疼痛为典型症状; 沿椎间生长者呈哑铃状。 椎间孔扩大; 纵隔旁肿块; 相应骨骼受压吸收征象。 影像学表现: 显示上述骨骼改变较X线敏感; 多为高密度肿块; 囊状或分叶状; 中度或明显强化。 T1WI肿瘤呈等或稍高脊髓信号,T2WI为高信号; 脊髓受压变扁移位; 肿瘤两端蛛网膜下腔呈杯口状扩大; 强化明显,常不均匀,可呈哑铃状,可见卫星结节。 神经鞘瘤(MRI平扫) 神经鞘瘤(MRI增强) 椎管内第二位常见肿瘤,25%。 起源于蛛网膜细胞。 70%位于胸髓,20%为颈髓。 中年女性多见。 大多数位于髓外硬膜下; 呈扁索形,宽基与硬膜相连; 包膜完整,与脊髓分界清楚; 质地硬化,最显著特点为钙化。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