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美国生活周刊中龙泉驿专题当代解读.doc

1941年美国生活周刊中龙泉驿专题当代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41年美国生活周刊中龙泉驿专题当代解读

1941年美国《生活》周刊中“龙泉驿专题”的当代解读   摘 要:1941年11月24日的美国《生活》周刊,关于川西的龙泉驿,从美国人的角度以8个页码发表《小场镇使中国不可战胜》专题报道,三个小专题分别是:《生活》周刊在中国小镇见证了古老的生活方式,现代气息来到龙泉驿,自然地进步冲击着古老小镇的宗族们,配上28幅照片,向美国和西方全面介绍了以龙泉驿为代表的中国乡镇传统的家族制度,指出其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是能够坚持抗战的社会基础。同时,龙泉驿在当时面临的现代生活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冲击,展现了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冲突中的韧性。龙泉驿区档案馆近期从美国购回这期杂志,并将从网络上所搜集拍摄者卡尔?迈登斯当时在龙泉驿所拍的464照片进行分类,在当代的语境下进行解读,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关键词:《生活》周刊;卡尔?迈登斯;龙泉驿;家族制度;当代解读   2016年11月8日,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实物征集一本老杂志入库。这是笔者通过友人代购后,从美国寄来的1941年11月24日发行的《生活》周刊,其纸张韧性良好、当年彩色的时尚画面一点不褪色,其中的84―91页刊有似乎与其整体风格不太一致的“龙泉驿专题”共八个页码。   缘 起   自从2009年《生活》周刊陆续在网络上公布其摄影师历年所拍上千、万张照片后,一张带有明显文字“龙泉镇消防队”的照片开始广为流传,并牵连出一批关于1941年的龙泉驿照片。到2011年,龙泉驿区档案局(馆)从网络上共收集到108张照片,并请本地老人辨认,之后多次用于展览和书籍。笔者之后到档案馆工作,对照片涉及的人和事进行了进一步的核实,同时更广泛地进行了收集,但数量和图象质量都没有太大的提升。到2016年初,网络上又流传出一批清晰度更高(像素从几十K上升到上百K)的龙泉驿照片,笔者一直有找回这批高像素的、完整的照片为龙泉驿区这个现在四川省区县经济的排头兵出本画册的念头,遂追踪其源头,找到湖南的兰德公司和成都影像艺术中心两家机构,获知他们的照片也是得自于网络,并没有原片,但是数量上却帮笔者作了极大的拓展。   后来笔者又联系了国内最大的照片交易平台视觉中国,他们表示可以买到这批高像素照片的使用权,但价格和交易方式不太符合目前的档案馆掌握的采购方式。采购之事暂时搁浅,但此番调查毕竟缩小了所寻找照片在《生活》周刊上出现的时间范围。于是笔者委托美国友人帮忙搜索1941年的《生活》周刊,终于找到1941年11月24日这一期,顺利代购回来,为此番研究奠定了基础。   《生活》周刊和摄影师的基本情况   国内学界对美国《生活》周刊的研究论述不多,可引证的材料十分有限。从目前所能找到的材料看,《生活》周刊(Life magazine)是一本在美国发行的老牌杂志,在美国家喻户晓,地位与《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相差不远。其前身是1883年在纽约市曼哈顿发行的幽默周刊。1936年11月23日,亨利?卢斯(Henry Luce)正式创立《生活》周刊(属于时代华纳公司),创刊宗旨是“看见生活、看见世界”(To see life; see the world),又“确立自己为摄影杂志,并成为当时的开拓性杂志”[1]。   卡尔?迈登斯[2]夫妇受《生活》周刊社派遣,于1941年1月到达重庆,由此开始了在中国长达数月的采访报道,并在1941年在该刊刊登了4期。《生活》周刊在1941年2月3日刊登的《中国偏僻的首都》一文的编者按中,将这次旅行称为“图片摄影”(picture-making)之旅。这篇文章是他们对于中国的第一印象,但是这印象并不好。在迈登斯夫妇到达重庆两个月之后,1941年3月31日出版的《生活》周刊刊登了《重庆》专题,副标题是《自由中国饱受轰炸的首都正在反击》。这个专题共9页,分《商业经营正常进行――她的人民笑对死亡》,《城市防空洞――整个人口转入地下》,《防御――他们开始在轰炸到来前进行预警》等三个小标题。图片报道专题一开始表现的是日军空军的轰炸对于城市的破坏,接着具体从商业经营、市民防空和军队预警三个方面展现一个城市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军民合作,恪尽职守,在大轰炸中努力保证城市基本运转,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乐观精神。   1941年10月20日,《生活》周刊刊登了迈登斯夫妇在潼关、西安拍摄专题《富有活力的中国前线防御黄河――数量巨大的中国新军为提高防御能力正在训练,以抵御日本人的进攻》,用了5页介绍正在国民党中央军校分校接受训练的中国新军以及他们在潼关的布防情况。   1941年11月24日,《生活》周刊用8个页码刊登了迈登斯夫妇拍摄的龙泉驿专题《中国式小镇――小场镇使中国不可战胜》,全面介绍可以称为中国传统小镇代表的龙泉镇人们工作、生活的情况。专题既包括军队、政府、乡绅等要人的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