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1图文.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1图文.ppt

  1. 1、本文档共1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1图文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词作大意 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在地上残留着花的芬芳。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 该句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哀。 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程度。 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 已是暮春时节。 暗指: 自己年老株黄,寓寄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由景到人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出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初而泪先流。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一层。内心的悲哀不可触摸,不仅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 哀伤的原因 哀伤的程度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听人说春色还不错,使人也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 “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 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舟载不动自己内心的哀愁。 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 化虚为实,创意奇特 比 喻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6.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知识拓展 《武陵春》 (1)主题思想 本词写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 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的环境中流荡无依 的才女形象,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2)文脉结构 武陵春 上阕:写眼前凄清景色,凄楚心情 下阕: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品读赏析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用欲抑先扬手法,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武陵春》 (1)主题思想 本词写于李清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