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水量_计算_案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涌水量_计算_案例

花椒坪隧道 集水 隧道涌水量(Q)(m3/d) 面积(km2) 地下径流模数法 大气降水入渗法 F 径流模数M Q=M·F 入渗系数а Xmax (mm) Xcp (mm) Xdcp (mm) Q=2.74а·F·Xmax Q=2.74а·F·Xcp Q=1000а·F·Xdcp 涌水系数 Q=1000а·η·F·Xdcp   (m3/d·km2) η CK305+400~CK307+330 1.7 848.45 1442 0.2 1962.2 1439.4 20.14 1828 1341 6848 0.4 2739 CK307+330~ CK308+500 6.05 848.45 5133 0.5 1962.2 1439.4 20.14 16264 11930 60924 0.4 24369 CK308+500~Ck312+055 7.15 848.45 6066 0.5 1962.2 1439.4 20.14 19221 14100 72001 0.4 28800 总 计 14.9 848.45 12642         37312 27371 139772 0.4 55909 计算: 复核: 引文一: 隧道区以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分析,目前隧道涌水量暂按降水入渗法和地下径流模数法进行预测计算。等深孔水文地质试验参数出来后再按地下水动力法核算。 (1)大气降水入渗法 采用公式:Q=2.74 a W A(m3/d) 采用公式:Q=2.74 a W A(m3/d) a: 降水入渗系数。全隧道地表为可溶岩,裂隙发育、岩溶化程度高。DK63+165至DK64+600段洞身大部处于石英砂页岩、炭质页岩夹煤系下,考虑到断层构造影响严重,降水入渗系数a取值0.25;DK64+600至DK67+651隧道处岩溶强烈发育的可溶岩中,降水入渗系数a取值0.5。 W:年平均降水量,本测区取1448 A: 集水面积。 DK63+165~DK64+600段:计算集水面积2.79km2 DK64+600~DK67+651段;计算集水面积7.32 km2 涌水量分别计算如下: Q1=2.74 0.2514482.79 =2767(m3/d) ≈2800 (m3/d) Q2=2.74 0.514487.32 =14521(m3/d)≈14500 (m3/d) 两项合计Q平常=2800+14500=17300(m3/d) 考虑到岩溶区有暗河发育并构造发育,影响入渗系数的因素可能要大,DK64+600~DK67+651段雨季涌水量期倍增系数按3考虑,DK63+165~DK64+600段按系数2考虑; 隧道雨季涌水量Q洪=2800×2+14500×3 =5600+43500≈49100(m3/d) (2)地下径流模数法 Q=86.4×M×A M—地下径流模数(m3/d·Km2) 为隧道通过含水体的地下集水面积(Km2) 测区集水面积A=10.11(Km2)(大致估算),地下水径流模数M枯=10.3(升/秒·平方公里)(依据都匀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则: Q枯= M枯×A =86.4×10.3×10.11 =9000(m3/d) 考虑到岩溶区有暗河发育并构造发育,其雨季涌水量期倍增系数按3考虑 隧道雨季涌水量Q洪=9000×3 =27000(m3/d) (3)推荐涌水量 上述两种方案计算的平常期涌水量有一定出入,考虑到隧道地表岩溶发育程度强烈, 岩溶洼地、落水洞、漏斗极发育,本次推荐采用大值,推荐全隧道平常期涌水量Q平常≈17300m3/d 推荐本隧道雨洪期涌水量Q雨=49100 当然,以上计算是基于隧道洞身地下水补给以垂直向补给为主这一地质条件,若洞身遇水平向的暗河流水,则其涌水量会成倍增加。隧道涌水量计算是基于含水岩层是均质体这一概念的,但实际上含水岩层并非均质体,特别是断层水会发生异常突变,如果采用了封堵措施后,将使地下水径流更趋复杂化,而且雨后涌水量显著增大必须加以重视。因此,在施工中遇突发涌水、大涌水等特别情况时其设计封堵措施不受上述计算的限制。引文二: K55+580~K58+076段厚层砂岩体涌水量计算成果表 表5-3 里程桩号 地层时代代号 主要岩性 渗透 系数K(m/d) 巷道长度B(m) 含水层厚度H(m) 抽水降深S(m) 影响宽度R(m) 巷道 涌水量Q(m3/d) K55+568~+756 J2s 岩屑长石砂岩 0.85 188 0 1.75 4.87 0 K56+287~+331 J2s 岩屑长石砂岩 0.23 44 30 2.35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