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RI在鼻咽癌诊治过程中应用
MRI在鼻咽癌诊治过程中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MRI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接收治疗的56例鼻咽癌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有2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诊治,实验组采用MRI诊治,比较两组诊治效果。结果 经鼻咽部扫描诊断MRI检出率85.7%,CT检出率57.1%,两种检测手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颅底部扫描诊断MRI检出率60.7%,CT检出率26.8,两种检测手法检出率比较差异亦显著(P0.01)。结论 实验中,对鼻咽癌患者采用MRI诊治效果较好,临床诊断率比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鼻咽癌;MRI;常规方法诊治;MRI诊治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肿瘤,具有明显的种族和地理分布特征,我国广东省多发,发病率男性大约是女性2倍。超过70%的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其次以鼻咽部、耳部症状就诊。目前,临床上由于这种疾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部分患者会出现误诊或漏诊现象,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MRI在鼻咽癌在诊治中使用较多,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探讨MRI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对我院自2013年12月~2014年2月接收治疗的56例鼻咽癌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接收治疗的56例鼻咽癌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有28例患者。实验中,男性27例,女性29例,患者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48.4±1.5)岁。病理分型:分化型非角化癌12例,未分化型非角化癌例38,角化性鳞癌3例,未分化癌3例。患者临床表现:回缩性涕血、听力下降、耳鸣、头痛头晕、眼球活动受限、复视、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排除有远处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对诊治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经分析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患者来我院后,为了进一步对患者确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不能确诊的患者可以进行辅助检查,如:心肺功能、体温等。
1.2.1对照组诊治方法对照组采用CT方法诊治,具体方法如下:CT扫描采用美国GE公司多排螺旋CT扫描仪,自头顶至锁骨平扫,层厚5mm,层距5mm,并行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优维显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注射剂量80~100ml,注射速度3~5ml/s,注射后30s内进行扫描。
1.2.2实验组诊治方法实验组采用MRI诊治,具体方法如下:MRI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扫描仪,SE序列,自鞍上池至第二颈椎行横断面扫描,后行矢状面和冠状面增强扫描,层厚5mm,层距1mm,翻转角度90°。
1.3统计学处理方法实验中,对患者检查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医护人员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再对这些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中,经鼻咽部扫描诊断MRI检出率85.7%,CT检出率57.1%,两种检测手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经颅底部扫描诊断MRI检出率60.7%,CT检出率26.8,两种检测手法检出率比较差异亦显著(P0.01)。
3讨论
鼻咽癌常起于侧壁,好发于侧隐窝。临床确定诊断主要是经鼻咽镜取病理确诊。CT、MRI是确定原发灶及肿大淋巴结的主要方法,由于MRI对软组织有良好的对比度,现在已作为常规检查,肿瘤组织MRI信号强度较均匀, T1WI 信号强度稍低, T2WI呈偏高信号强度, Gd-DTPA 增强后扫描肿块强化,以颅底筋膜破坏与否为限,分为腔内与超腔生长。MRI对周边组织结构如腭帆张肌、翼内肌、翼内外板、咽后间隙和椎前间隙、椎前肌、枕骨斜坡和蝶窦的受侵显示效果较CT好。MRI与CT评价效能[2],对颅内受侵(57%对36%)、颅底受侵(60%对40%)咽后淋巴结(58%对21%)和椎前肌受侵(51%对22%)。
鼻咽的淋巴引流主要有3条途径。一条途径引流至咽旁间隙的一小组淋巴结,与Ⅸ-Ⅻ颅神经相邻近。其中最主要的淋巴结是咽后淋巴结。另一条途径引流至颈静脉链,包括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和颈深静脉淋巴结。第三条途径引流至副脊链,其中最主要的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下方的乳突尖处。颈部淋巴分布复杂,MRI由于血管流空效应,使得淋巴结与血管更易区分。Van den Brekel等提出的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诊断标准被广泛采用,标准包括:淋巴结中心坏死、包膜外侵犯、横断面最短横径≥1cm(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为11mm,咽后淋巴结为5mm)或具有临界大小的3个以上成簇淋巴结。
由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瘢痕纤维化,依然存在占位效应,判断残留病灶、复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仁爱科普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1 The Changing World大单元整体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docx
- 专题四 主题17 河流阶地 学案(含解析).docx VIP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二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听力音频.docx
- 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课件.pptx VIP
- 未来智创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汇报要点.pdf
- 中德职业教育对比.pptx VIP
- 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报告-医疗大数据分析.pptx
- 大连海洋大学601数学(理)2012-2018年.pdf
- 《眼的解剖》课件.pptx VIP
- 方正证券-公用事业行业深度报告-国电投改革步入深水区,把握资产证券化红利.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