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液压制动系统设计指南任务书-总
液压制动系统设计指南任务书
制动系统的功用、结构
制动系统的功用是使汽车以适当的减速度降速行驶直至停车,在下坡行驶时使汽车保持适当的稳定车速,使汽车可靠地停在原地或坡道上。
制动系至少有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前者用来保证第一项功能和在不长的坡道上行驶时保证第二项功能,而后者则用来保证第三项功能。
除此之外,有些汽车还设有应急制动和辅助制动装置。
应急制动装置利用机械力源(如强力压缩弹簧)进行制动。在某些采用动力制动或伺服制动的汽车上,一旦发生蓄压装置压力过低等故障时,可用应急制动装置实现汽车制动。同时,在人力控制下它还能兼作驻车制动用。
辅助制动装置可实现汽车下长坡时持续地减速或保持稳定的车速,并减轻或者解除行车制动装置的负荷。
行车制动装置和驻车制动装置,都由制动器和制动驱动机构两部分组成。
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1制动系统的相关术语
2.1.1行车制动系统:汽车在行驶中降低速度甚至停车的制动系统。
2.1.2应急制动系统: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保证汽车能实现减速或者停车的制动系统。
2.1.3驻车制动系统:用以使已经停止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的一套装置。
2.2制动系统的主要要求:
2.2.1液压制动系统的结构要求
2.2.1.1 制动装置必须保证车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论受到什么样的振动,均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2.2.1. 2制动装置必须保证在正常使用环境中具有抗腐蚀和抗老化的能力。
2.2.1. 3 制动衬片应不含有石棉。
2.2.1. 4制动装置必须具有的功能
2.2.1. 4.1 行车制动
不论车速高低、载荷多少、车辆上坡和下坡、行车制动系统必须能控制车辆的行驶,且使车辆安全、迅速、有效地停住;行车制动必须是可控制的;必须保证驾驶员在其座位上双手无须离开方向盘就能实现的制动。
2.2.1.1. 2 应急制动
应急制动必须在行车制动只有一处失效的情况下,在适当的一段距离内使车辆停住;应急制动必须是可控制的,应使驾驶员在其座位上至少有一只手在握住方向盘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的制动。
2.2.1.1. 3 驻车制动
驻车制动必须能通过纯机械装置把工作部件锁住,使车辆停驻在上坡或下坡的地方,即使在驾驶员离开也如此。驾驶员必须能够在其座位上就可实现驻车制动。
2.2.1.1. 4其它相关的结构要求参见标准GB12676-1999。
2.2.2液压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
1)足够的制动能力。行车制动能力,用一定制动初速度下的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两项指标评定;驻坡能力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能可靠地停驻的最大坡度。
2)工作可靠。行车制动至少有两套独立的驱动制动器的管路。当其中的一套管路失效时,另一套完好的管路应保证汽车制动能力不低于没有失效时规定值的30%。行车和驻车制动装置可以有共同的制动器,
而驱动机构各自独立。行车制动装置都用脚操纵,其它制动装置多为手操纵。
3)用任何速度制动,汽车都不应当丧失操纵性和方向稳定性。
4)防止水和污泥进入制动器工作表面。
5)要求制动能力的热稳定性良好。
6)操纵轻便,并具有良好的随动性。
7)制动时制动系产生的噪声尽可能小,同时力求减少散发出对人体有害的石棉纤维等物质,以减少公害。
8)作用滞后性应尽可能短。作用滞后性是指制动反应时间,以制动踏板开始动作至达到给定的制动效能所需的时间来评价。气制动车辆反应时间较长,要求不得超过0.6s,对于汽车列车不得超过0.8s。
9)摩擦衬片(块)应有足够的使用寿命。
10)摩擦副磨损后,应有能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机构,且调整间隙工作容易,最好设置自动调整间隙机构。
11)其它制动性能要求参照标准GB12676-1999、ECE-R13及FMVSS 105等
3.系统设计时注意事项
参数选取
整车参数(项目输入)
1. General Vehicle Data
1
满载重量[kg]
2
满载前轴荷百分比(%)
3
满载重心高度(mm)
4
空载重量(kg)
5
空载前轴荷百分比(%)
6
空载重心高度(mm)
7
轴距(mm)
8
Split F/R, X, L, HI, or HH)
2.Tire
1
前轮滚动半径(mm)
2
后轮滚动半径(mm)
3
轮胎刚度(mm/N)
4
轮胎型号尺寸
5
轮胎静止半径
制动系统参数
浮动钳盘式
鼓式
轮缸直径D(mm)及轮缸数量
轮缸直径D(mm)及轮缸数量
制动盘有效工作半径R(mm)
制动鼓有效工作半径R(mm)
摩擦系数μ(对盘式)
/
/
效能因数(对鼓式)
制动摩擦块面积 cm2(对盘式)
真空助力器带主缸参数
助力器结构型式
助力比
总泵结构型式
总泵缸径(mm)
第一活塞行程(mm)
第二活塞行程(mm)
制动踏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