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养生与长寿
- PAGE 1 -
談養生與長壽王元仲
一、人類能活多少歲?
期盼長生不老是人們最大的心願,秦皇、漢武等遣方士尋求不死仙丹的故事,自古即不勝枚舉,究竟人類能活多少歲?這是人們長期探究的大問題。隨著科學的進步,近年來科學家已經比較能夠正確地測算出人類的自然壽命(即一般所稱之「天年」)。目前主要有三種測算方法:
生長期測算法:哺乳動物的壽命相當於生長期的5至7倍,人的生長期需要20至25年,由此測定人類的自然壽命在100至175歲之間。
性成熟期測算法:哺乳動物的壽命一般應為性成熟期的8到10倍,人的性成熟期為13歲至15歲,由此推算出人類的自然壽命為100至150歲。
細胞分裂次數與週期測算法:人體細胞分裂次數為50次,分裂週期是3年,以此測定的人類自然壽命在110到150之間。
綜合以上三種方式可知,人類的天年至少應在100歲至150歲之間,而歷史也證明了人類的確能夠活到100歲以上。
在中國傳統醫學文獻上亦有關於人類天年之記載,如黃帝《素問?上古天真論》上說:「…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靈樞經?天年》中三次提到人的天年為「百歲」,「人之壽百歲而死」,其他文獻如《尚書?洪範篇》則以百二十歲為壽,可見我國古代文獻所推算人的自然年齡在100到120歲之間,與現代科學的測算大致相符,都說明人類的自然壽命能夠活到100至150歲。
由於科學的昌明、醫藥的發達以及保健知識的普及,人類的壽命愈來愈增長:穴居人的平均壽命是18歲,青銅時代希臘人的平均壽命將近20歲,古羅馬時代人類平均壽命為23歲,十八世紀是35歲半,十九世紀是42歲,二十世紀初葉,已增加到49歲,而現在呢?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臺灣地區男性在88年時平均壽命是72.28歲,女性是77.97歲,此皆係公共衛生之進步,醫療保健設備與技術水準之提高,國民衛生知識之增進,經濟發達與國民生活水準及居住環境之改善,以及國民營養之重視等所達成的結果。
現代科學研究的成果雖已證實人類的自然年齡可以活到百歲以上,但是為什麼多數人卻不能克盡天年呢?主要的原因,是受了多種因素的影響:諸如先天遺傳,自然環境、政治制度、社會習俗、文化教育、天災人禍、疾病、意外事故、以及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等,都有極大的關係,但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大多數人缺乏養生保健的知識,尤其是沈緬於物慾的「享受」,採用自認為「享受人生」的慢性自殺,縮短自己的生命,其犖犖大者,如:事事工於心機,以權謀私,以致整天承受精神與肉體的壓力,危及健康,縮短壽命;沈迷聲色,耽於逸樂,追求感官與物慾的享受,自我戕害;暴飲暴食,酒肉徵逐,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質與脂肪以及化學加工食品,導致各種慢性病;抽煙、酗酒、飲用過多刺激性飲料,甚至濫用藥物與毒品,無異自掘墳墓;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造成空氣、水源等各種污染,讓自己生活在各種危害健康的環境中,尚不自覺!
人類為什麼要用上列危害健康、浪費生命的行為來縮短自己的天年呢?為什麼不領悟健康的智慧,建立健康長壽的合理生活方式,活得更健康、更愉快、更長壽,對社會人群的福祉做更多的貢獻,使人生更臻完美,安享天年呢?這確是研究人類自然年齡能活多久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二、飲食與健康長壽的關係
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與健康長壽有密切的關係。合理的飲食方式、自然的健康食物和均衡的營養,都是影響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上研究「老人學」的科學家、營養學家與醫學界,已得到許多調查與實驗的證據,證明合理的飲食方式、均衡的營養與健全的食物結構,能夠「防治疾病、增進健康、延緩老化、益壽延年」,因此,惟有實踐合理的飲食方式,才是防病強身、抗老延年的根本之道。茲將飲食「防治疾病、增進健康、延緩老化、益壽延年」的四大功能分述如次:
(一)防治疾病
自古以來,我國傳統醫學和養生家就創造了「治未病」及「食醫同源」的預防醫學觀念與主張,以食補、食療的方法來防治疾病;在西方,兩千年前希臘的醫藥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提示:「你的食物是你最好的醫藥。」時至今日,科學家藉著精密的科學實驗化驗出食物的成份,進而探索它們對防治疾病的功效,例如:大蒜可以防癌;魚油可以減輕或預防心臟疾病;木耳含有抗凝血物質;維生素C、E和微量元素都是抗氧化劑,可延緩人體的老化等等。從實驗中亦證明了食物具有相當於抗生素、鎮靜劑、止咳藥、荷爾蒙、止痛劑及抗癌劑等療效,而且採用合理的飲食方式防治疾病,是最自然有效而且沒有副作用的良方。
(二)增進健康
身體的健康與衰弱,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是由所選擇的食物和飲食方式決定的。中國傳統養生之道和現代科學都告訴我們:健康自然的食物、合理的飲食方式及均衡的營養都能改變我們的體質,增進我們的健康。食物的好壞會影響到體質的變化,食物改變後,血液的質會隨之改變,當然也影響到細胞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