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中混沌记忆及梦幻艺术意义探寻
庄子中混沌记忆及梦幻艺术意义探寻
摘 要:“混沌”“梦幻”是洪荒时代人类对宇宙的总体印象,也是人类早期思维的主要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增强,“混沌”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留存在人类意识的深层,并在梦中或在梦幻艺术中得到再现。《庄子》以大胆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梦幻艺术世界。在庄子的梦幻艺术世界中,事物的形象具有模糊性和不可捉摸性;一事物可以由动物幻化为他事物;万物交织在一起界限不清;梦境和现实界限不清。《庄子》不是对日常生活的模仿,而是对混沌原始意象的艺术再现,是人类心理深层对模糊的、非理性世界的呼唤。《庄子》“梦幻艺术”的意义在于引领接受者超越理性和伦理道德的约束进入集体无意识深层,回归“混沌”记忆和精神家园。
关键词:《庄子》;梦幻艺术;混沌;集体无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8)04-0142-05
《庄子》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的哲学、美学与艺术思想。《庄子》一书中有着浓厚的梦幻特征,并形成了一种模糊、朦胧的梦幻美,但《庄子》中的梦幻美及梦幻艺术模式的价值和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解读。本文拟对《庄子》中的梦幻审美特征,以及“梦幻艺术”的人类学背景和深层文化心理进行分析,进而探析“梦幻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一、人类对于“混沌”的集体无意识记忆
在宇宙苍茫洪荒时代,人类的思维也处于迷蒙和混沌的阶段,即处于原始思维阶段。法国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对原始思维的特征进行了概括,认为“在原始思维里,一种事物或现象,既是它们本身,又是另外的东西,它们具有双重性质和作用,可以同时发出和接受神秘的能量,这是现代人的思维不可想象和认可的”。在原始思维模式中,人们认为自己与万物一体,主体与客体相混,梦境和现实相混,人与动物、生物与非生物、生与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可以说,“原始思维”是“混沌”生存环境的直接产物。
庄子哲学所关注的不是宇宙的形成问题,但是他的哲学中也隐含着人类早期对于宇宙混沌状态的记忆,也充分体现了人类早期混沌思维的特点。在庄子看来,宇宙最早是混沌未分的状态,苍苍茫茫,了无边际。《庄子?应帝王》中讲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关于“浑沌”的故事:
南海之帝???,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牒鍪毕嘤胗鲇诨脬缰?地,浑沌待之甚善。?┯牒瞿北?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①
南海的帝名叫??,北海的帝名叫忽,中央的帝叫浑沌。这里的“浑沌”,即混沌。浑沌待?┯牒錾跎疲???、忽为了报答浑沌就用了七天的时间为浑沌凿开七窍。但七天之后,浑沌却死了。庄子讲这样一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本应如浑沌一样没有清晰性,且不可被分析和理性切割。理性的切割反而会毁坏某些事物本应有的状态,使想要的东西倏忽之间消失。甚至可以进一步说,浑沌是世界的原本状态,是人类赖以存在的一种基本
收稿日期:2017-11-16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民族文化融合语境下的中国审美文化教学和研究”(MW-JGLX15526)。
作者简介:陈莉,女,文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北京 100081)。
状态,彻底打破世界的浑沌状态,宇宙和人类也就要毁灭了。
《庄子》所说的“道”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概念。《老子?二十一章》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②老子实际上已经用“道”概括了天地之初,宇宙洪荒鸿蒙的状态。庄子继续对“道”进行完善,指出“道”是万物的本原,具有形上性,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捉摸,不可实证。“道”又隐含在万事万物之中,无处不在。处于万物之中的“道”恍兮忽兮,变幻万端、不可捉摸。它时而卷缩、时而舒展、时而阔大、时而精微。由“道”化生的整个世界都呈现出瞬息变幻的特征。《庄子》中的各种混沌、朦胧的艺术现象正是恍惚如梦的“道”之精神的外在显现。
“齐物论”是这种混沌宇宙记忆的进一步表述。认为世间万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到底又都浑然为一,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宇宙万物浑同齐一,所有事物之间没有绝对清晰明确的界限,万物可以交织并存,事物之间可以相互幻化。
《庄子》的“气论”也是人类对于宇宙混沌集体记忆的另一种表达。在广阔无垠的宇宙虚空中,弥漫着生生不息的气。气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或动静、聚散,或?s?A、清浊,或升降、屈伸,以运动变化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气不断流动、变化的特点,决定了其变幻莫测的特性。万物由气构成,生命是气凝聚又散开的过程,所以万物既没有固定的形体,也没有绝对清晰的界限。笼罩天地和流动于天地之间的气构成了一个混沌的世界。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各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