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傣族武术的历史渊源及其现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傣族武术的历史渊源及其现状   【摘 要】勐马的傣族武术在历史上比较盛行,这与傣族土司制度关系重大。其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勐马至今还有像波岩保这样的拳师继续着傣族武术的传承。但爱好傣族武术的人越来越少,傣族武术将面临失传的危险。应制定保护措施,建立傣族武术传承基地并进行传承培训,在发展中进行保护。   【关键词】傣族武术;历史渊源;现状   1 基本情况   勐马镇隶属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孟连县城西南部,距离县城27公里。辖区内国境地线长73.88公里,有4个村委会与缅甸接壤。勐马镇是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主的边境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85.87%。   勐马镇的傣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平坝。在傣族传统观念中,男子一生必须完成入寺当和尚习文、纹身避邪、习武强身三件事,方为一个文明健全的人。否则,无异于未进化的猴子。历史上,习武之风在勐马尤其突出,傣族的男子从小就要向武术师拜师习武强身,勐马至今还有像波岩保这样的拳师继续着傣族武术的传承。   2 傣族武术的历史渊源   傣族武术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已具雏型,唐代已成系列。据《唐?蛮书》载:“每岁十一月、十二月农牧既毕,兵槽长行文书境内各城邑村谷,各依四军,集人事柁剑甲胄腰刀,悉需犀利,一事阙即有罪”。唐代属南诏政权辖管的傣族地区有秋后练习武术、刀剑的军事制度。当时傣族的“白衣没命军”是南诏攻战最得力的部队,武术在军事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勐马的傣族武术在历史上比较盛行,这与傣族土司制度关系重大。自元代开始,中国中央王朝为使封建统治更有效,同时也照顾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社会实际,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以土官治土民”的制度,形成了与内地汉族地区“流官”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政治统治格局。根据各地少数民族首领辖域和权力的大小,中央政府册封的土司规格和权力也不一样。明、清两朝土司分文职和武职两个系统,文职称“土官”,隶属于吏部,实际受当地地方管辖,有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之分。武职称“土司”,隶属于兵部,有宣慰使司、宣抚使司、安抚使司等品位高低之别。武职土司规格较高者,往往掌握一个地区的军事行政全部大权。   孟连宣抚使司在西南傣族聚居区的土司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其土司制度始于元代,完善于明代,衰弱于清代,结束于建国后,尽管这其间因地方割据和外敌侵扰,也出现过反叛等政治变故,但更多时候孟连土司与中国中央王朝均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职贡往返不断,服从朝廷的征调。   虽然孟连宣抚使司掌握一个地区的军事行政全部大权,但傣族封建领主制决定了其军队的特殊性。历代土司均为孟连地区最高统治者和土地所有者,农奴耕种土地要对土司承??各种赋税和劳役,且不得自由抵押和买卖土地。孟连傣族土地所有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封建领主直接掌握经营、农民无偿服劳役的 “代耕田”;二是直接分配给农民耕种、收取租税的 “负担田”。   孟连土司不养军队,其军事上采取“聚之为军,散之为民,”的策略进行统治,每个寨子都是一个军事组织,均由土司册封一个教官(布悍),带领和指导寨里的男子进行训练。因此,傣族成年男性既是农奴又是士兵,人人都必须学会一些舞弄刀、枪、棍、拳的技能和套路,以备用于防身和参加战争。为了提高受训者的兴趣,达到全民投入的效果,傣族武术在训练时常常以象脚鼓等打击乐为节拍伴奏。因此,傣族武术逐渐发展成舞蹈化的武术,看起来就像在表演舞蹈。   建国前,每到农历年举行盛大的集会――赶摆,各地的武士都要到集会上进行武术表演,勐马的傣族武术常常会因得到土司的嘉奖而名声远扬。在其他傣族节庆时,男子们也会随着打击乐的节拍各显其能。所以,武术在傣族历史上曾经是一项非常普及的体育项事。   3 傣族武术的内容和特点   3.1 傣族武术的内容主要有   拳术类:徒手拳、三坑式、四坑式、五坑式、六坑式、十二坑式、四门拳、美人拳、木桩拳、虎拳、猫拳、鸡拳、扫地拳、洪拳、花拳、打狗拳、孔雀拳、象牙拳、卧式翻桩拳、25掌梅花拳等。   器械类:单双刀、三把刀、四把刀、匕首、贯线式、象牙刀、傣族大刀、长棒、两节棍、三节棍、铁铣、铁齿、铜夹等。   对练:单刀对双棍、双刀对棍、四门拳对练、徒手对双刀、象脚鼓对踢等。   3.2 傣族武术的特点   傣族武术蕴含了傣族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体现了傣族人民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傣族武术的其先民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模仿动物攻防而创造,从飞禽走兽的神态中吸取武韵,使傣族武术具有健身防卫,又有舞蹈娱乐之功能,为全民习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傣族武术突快突慢,刚柔相济。要求手步灵敏,判断准确。各类均有固定的形式。拳术招式不多,多重复动作。拳架忽高忽低,步法以弓步、马步、跪步为主,腿法较少,并多用低腿,手型以掌、拳、空心拳为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