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息词汇化初探
消息词汇化初探
摘要:现代汉语中的“消息”一词,是由古代的反义并列短语词汇化而来的。在词汇化过程中,“消息”一词的词义逐渐引申、抽象化。文章从“消息”的对举使用、连用,及“消息”的成词过程和动因进行描写和阐释。
关键词:消息;词汇化;成词过程;成词动因
词汇化即是从短语等分立的非词单位凝固而形成单一的词汇单位的过程。指从句法层面的自由组合到固定的词汇单位的演变过程。双音词中有很多都是由两个单音词经过词汇化而形成的。本文选取反义并列双音词“消息”,对其词汇化进行探析。
“消息”便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活跃的一个反义并列词语,其语义、形式和用法在不同时期也经历了多种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消息”逐渐成词,产生了现代汉语的“音信”义。“消息”在《汉语大辞典》中有一下几种义项:①消长,增减;盛衰。②变化。③休养;休息。④休养生息。⑤停止;平息。⑥斟酌。⑦音信,信息。⑧征兆,端倪。⑨奥妙;真谛;底细。⑩机关,发动机械装置的枢机。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新闻体裁名。词牌《永遇乐》别名。《汉语大辞典》中“消息”列出了十三个义项,“消息”是如何从反义并列双音词演变成了现代汉语的一个词呢?本文将对“消息”的成词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并对其成词动因进行探析。
一、“消”与“息”
“消”,篆文写作,表示水、河川,是“肖”即“小”,表示水小,造字本义是枯水期中大河变成的小河。造字本义只见于古文,《诗经?郑风?清人》:“清人在消,驷介????。”“消”《说文解字》解释为:“消,尽也。从水肖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消,尽也。未尽而将尽也。从水肖声。”《广雅》:“消,减也。”“消”的意思即为消灭、消除、消减。《易?泰》:“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以上“消”的语义都是消除、消减的意思。
“息”,金文写作,表示自己,是“鼻子”的本字,是“心”,表示以心为鼻进行呼吸。造字本义是呼吸时以心为鼻,即胎儿不用口鼻、只借助母体的心跳来呼吸。造字本义在古代文献中已看不到。“息”《?h文解字》:“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息”解释为喘息。《列子?汤问》:“北山愚公长息。”《战国策?齐策》:“闵王太息。”《广雅》:“息,安也。”《释言》:“息,休也。”“息”解释为停歇、休养。《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易?乾》:“君子以自强不息。”《左传?昭公八年》:“臣必致死礼以息楚。”以上例句,“息”都表示停息、休养的意思。
二、“消”与“息”连用及“消息”成词化过程
先秦时期,“消”与“息”在《周易》及诸子等书中已连用,“消息”的意思是“消”与“息”两个意义的简单相加,表示消长,增减。这一时期“消”与“息”连用的情况还不多,仅有6例(北大语料库)。例如:
(1)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易?剥》)
(2)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兴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于鬼神乎?(《易?丰》)
(3)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庄子?秋水》)
(4)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时消息。若是若非,执而圆机。(《庄子?杂篇?盗跖》)
(5)臣闻之,消息盈虚,与百姓诎信,然后能以国宁勿已者,朋其可乎?(《管子?戒》)
在例(1)至例(5)中,“消息”的意义都是“消”与“息”意义的相加,例(2)高亨注:“消息犹消长也。”先秦时期“消息”多与“盈虚”“满虚”对举使用,是一对反义并列双音词,表示消长、增减,“消息”即为“消长”。
两汉时期,“消息”连用的情况有所变化。利用北大语料库检索,两汉时期“消息”连用的共有18例,数量较先秦有所发展,其意义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例如:
(1)积薄为厚,积卑为高,故君子日孳孳以成辉,小人日怏怏以至辱。其消息也,离朱弗能见也。(《淮南子?缪称训》)
(2)且冬且夏,且春且秋,上穷至高之末,下测至深之底,变化消息,无所凝滞。(《淮南子?兵略训》)
(3)《书》曰“历象日月星辰”,此言仰视天文,俯察地理,观日月消息,候星辰行伍,揆山川变动,参人民繇俗,以制法度,考祸福。(《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4)然少阴倍力而乘消息。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臣窃悼惧。(《汉书?京房传》)
(5)损益盈虚。与时消息。虽臧否不同。其揆一也。是以圣上穆然。(荀悦《前汉纪》)
(6)父母所生,非敢还言,有美辄进。家少财物,俅恭温柔而已,数问消息,知其安危,是善之善也。(《太平经》)
例(1)“消息”的意思是征兆、端倪。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