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辨证论养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体质辨证论养生   中医体质文化,为《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之精髓。体质是每一个人所禀受自然之赐,内涵父母之精相博于某一时空位点所聚之先天真元,奠定特异卦气特征,呈现性格、事业、婚姻、疾病、寿命诸象。   体质是人体的生命密码,是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是中医“治未病”的灵魂。辨清体质,就能把握养生治病的正确方向。   中医体质文化认为,盈天地间皆一气,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至大无处,至小无内,囊括宇宙,包罗万象,其相无去无来,究之于先天地之先,莫知其始;穷之于后天地之后,莫知其终。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乾坤依此而复载,日月依此而照临,虚空依此而宽广,万灵依此而变通。现代生命科学研究表明:人是气和灵的聚合体,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人身之气包括先天元气和后天之气,这两类气合并在一起,填塞、充满了人身的各个部位,无处不在、无处不到,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气呈一种弥漫状态,是一种神奇的生命现象。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气仍然是“不见其形,不闻其声,不觉其动,不察其色”,有点像暗物质,只知道它确实存在,其他的都还是个谜。这个气,当人活着的时候,就能感觉得到,它的运行轨迹就是经络,这个经络呀,是人体神秘理论之一,到现在为止,我们也没有完全搞清楚经络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但中医在临床上,养生治病,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它,随时都在用,并且确实有效。这个经络有一个特点,就是人活着,气聚在一起,它就存在,一旦生命停止了,气散了,就找不到它了。临床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脑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的患者,还有类风湿关节变形的患者,活着的时候,关节僵硬得掰都掰不开,关节都缩到一块去了,肌肉也非常紧张,可一旦死亡以后,全是松开的,叫撒手人寰,说明什么呀?说明即使关节变形伸不开,也是有气存在的,一旦没有了这个气,就会自动伸开了。这就是常说的人活一口气,人即使肢体残疾了,只要元气在,就能活,元气没了,人就没了。所以我在临床辨体质过程中,几乎天天都强调这个元气的重要性,有多少人由于元气损伤致使突然发病、致残致死,又有多少人由于保住了这个元气,转危为安哪!这是事实,也是真理。   中医不是一种智的学问,而是一种慧,什么是智慧?佛家经典《大乘义章九》解读得十分到位,说:“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别。”智是看到一切事相,慧是解了一切事理;智是明白事物的现象,慧是掌握事物的本质;智只是术,慧才是道。慧是一种拐弯的学问,这个弯有多大呀?我告诉大家,三百六十五度,对,就是一个圆。中医的慧就是一种极为高深的圆道。中医对这个圆道的说明,只有八个字:“阴阳相贯,如环无端。”中医的基础理论,叫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就是那个太极图阴阳鱼,一个圆圈,里面一条白鱼,一条黑鱼,一头大、一头小,两个鱼头部位各有一个鱼眼,白鱼里面是黑眼,黑鱼里面是白眼,黑白鱼之间的S曲线,就是人体阴阳的消长变化,外周的圆圈,就是阴阳运行的圆道。五行学说就是河图之形,东方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循环相生,构成一个永无穷尽的圆道。中医的气机运动形式,在脏腑方面,是以脾胃居中、心上肾下、肝左肺右的圆道。其中的肾水升、心火降,肝木升、肺金降,脾土升、胃土降都是《易?泰卦?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动态循环。在经脉方面,是以气在任督二脉小周天、十二经脉大周天运行的圆道。其中小周天指督升任降的动态循环,具体循行路线是自会阴、出长强、从尾闾上夹脊关、过玉枕至头顶,出目过玉堂,循任脉从口唇正中,沿胸腹下行,经泥丸、膻中、神厥,复回会阴。大周天指十二经脉的依次循环,循行次序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肺经,每一经脉在某一特定时辰有旺气主令,次序是寅(肺)―卯(大肠)―辰(胃)―已(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胱)―酉(肾)―戌(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寅(肺)。还有营卫的循行,同样是首尾相贯的圆周循环。《黄帝内经》还用了大量的数字详细说明了卫气在白天主要行于阳经、夜晚主要行于阴经的循行规律。这些都是中医理论最基本的圆道,值得深入加以研究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有人说理解和学习中医比较难,我觉得可能主要就是难在这个气上、这个圆上。有人说中医就像算卦,什么阴阳五行八卦,什么天干地支,我听都听不懂,更别说用了。所以一般的人,碰到懂易经的人,都会感到很神秘,说这人肯定很有学问。所以为什么说知医必先知易呀?因为易经是中医的理论起源,还有要求中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什么的,难确实是难了点,但这些都是中医的精髓所在,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知了易,方可以言医呀。像平时带学生,研究生,我也经常强调这些基本功,是学习中医所必需的。像这些精髓的东西,无论多难,都要下功夫来掌握,否则,你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