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心灵的镜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散文,是心灵的镜像

散文,是心灵的镜像 散文,是心灵的镜像 --访2007-2009年度赵树理文学奖散文奖获得者孙喜玲 《太行日报》记者周广学 记者:孙老师,您好!您是我非常尊敬的文学前辈,这次您获得2007-2009年度赵树理文学奖散文奖,我感到由衷的喜悦。祝贺您!能谈谈您获奖后的心情吗? 孙喜玲:谢谢广学的祝贺!能够获得本年度的赵奖,我的心情当然也是喜悦的,然而在吞咽喜悦的过程中,却咀嚼出了一丝悲凉,觉的自己辜负了上天赐予的大好年华,在许多无聊的事情上荒废了生命。当年在西大就读作家班时,遭遇了一系列个人和社会的大事件,对我从事文学的事业心打击很大,那时正是我在创作上刚刚起步,非常稚嫩,文笔稚嫩,心理也稚嫩,对自己的才华缺乏足够的自信,如果气候适宜的,或许会迅速成长起来,今天说不定也能营造出一片阴凉。而我遭遇到的恰恰是各种打击,是狂风暴雨般劈头盖脸的致命打击,从此心灰意懒,远离了文坛,为了生存另辟蹊径而旁驰博鹜错失了许多机会。这与我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历史事件有关,更与自己修为不够定力不足有关,因此高兴之余有许多的自责和懊悔。细想来,人的一生走势如同一粒树种,运气好的,被风吹落在土壤肥沃的地方,天经地义成为怀抱月亮的参天大树,运气不好的落在石缝里山崖下,遇一场春风春雨也能发芽扎根,只是被扭曲的不成材了,很难参天起来,除了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值得称道外,一无所用。最差的就是落在了没有任何养分的地方,从此枯萎了一颗活泼泼的事业心,甚至被命运的车辙碾成粉碎。 文学,对我而言,说到底只是一个爱好,一个精神支撑,基本上属于一种下意识,只是在想说话的时候才会拿起笔来,因为从来不曾认真经营,所以也没有留意过文坛上的各种奖项,就这次获奖,也差一点失之交臂,自己多年来游离于文坛的边缘,且竞争激励,高手如林,对获奖没敢抱太大的希望,因此得知获奖后多少有点意外,谨此,衷心感谢各位评委老师们的认可和帮助过我的文坛友人,尤其是晋城文联副主席聂利民。当我得知报名时间被贻误后,第一个给聂利民打电话,聂利民问我归属于哪个地区,我说我的户口虽然在太原,但大部分时间人在晋城,就算做晋城的吧。当时我根本不知道他也参加了散文的评奖,我要参评,尤其要以晋城的归属参评,无疑是给他多添了一个竞争对手,聂利民却毫不含糊的为我咨询了相关问题并给予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不仅如此,他还一再说没有通知到我是他们工作上的失误,虽然我们是多年的文友,但他在关键时刻的帮助还是让我十分感动。 记者:评审组对您的获奖作品散文集《静思集》的评语是:每篇文章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感受,叙述纯朴宁静,语言轻松自然,反映了作者平和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彻悟世事的主题立意。那么,能否请您谈谈《静思集》的内容和您的创作体会? 感谢评委对我的作品做出这么高的评价,平和恬淡,彻悟世事,读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到非在人生的泥潭里摸爬滚打几个来回不能。经历过炼狱之火的锤锻,经历过风刀雪剑的磨砺,经历过阴谋陷阱的压榨,经历过花环与掌声的绞杀,经历过追求与希望的幻灭,经历过亲人的相继离世,经历过朋友的背叛和出卖,经历过炎凉世态和人眼高低…只有经历过了这一切,才能真正的大彻大悟,才是真正的过来人,此时看世间的人生百态别是一番滋味,体现在写作上就会不期然而然的有一个提升。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写出了一系列的散文作品,这就是这本《静思集》的创作过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文字里失落了的生活》《真味的清欢》《随风而逝》《母亲》等。 记者:我们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散文可以说是最自由的文学表达形式了,您是如何从生活中撷取素材,又是如何将它们熔冶于笔端的?在构思与写作的过程中,您将各类素材进行了怎样的处理? 孙喜玲:曾经为不知道该写什么迷茫过,后来又为跳不出自己习惯了的表现手法而困惑,随着年事的增长,渐渐感觉有些开悟了,之后就进入一种什么都可以成文,素材俯拾皆是的阶段。散文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高于生活的浓缩和提炼,更是作者心灵的镜像,儿时记忆,小学生活,一生中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可以写,只是在选材上要有所取舍,剪裁得当很关键。就像拍照构图,留什么,舍什么,最佳的角度只有一个,而怎么写,写什么,是一个永远的课题,这个课题即便用一生去完成,也未见得能做好。 记者:您的散文集中,有一辑是《萍踪浪迹》。天南海北的行走,除了给您以写作的灵感、写作的材料外,是否还另有裨益? 孙喜玲:当然有,脚步的行走可以带动思想的行走。走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更长见识,更能使人开阔眼界。人生阅历无非是读书阅世,读书有种种读法,行走是其中之一。俞平伯认为: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是广义的游览。认为游历是活动的书本,读书是卧着的游历,此说可谓是对古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个补充。大自然是无字之书,无声之交响,无韵之诗歌,厚重深沉,急管繁弦,回肠荡气地奏响在天地之间,奏响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