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桃符到春联辟邪祈福的美好期盼.docVIP

从桃符到春联辟邪祈福的美好期盼.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桃符到春联辟邪祈福的美好期盼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来临时,家家户户必做的一件事是贴春联,就是用红纸书写吉祥或祝颂的对偶语句,贴在门两边。   贴春联这一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简单说是从桃符、门神到春联发展而来。   先说桃符。桃符是由神荼、郁垒捉鬼的故事演变而来。据东汉王充《论衡?订鬼》篇、应劭《风俗通义》和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等书记载:传说黄帝时代,沧海之中有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覆盖周边三千里。大桃树的东北方有一座鬼门,所有的鬼晚上都从这里出去。桃树梢上站着一只金鸡,当太阳露出第一缕阳光照在它身上的时候,它就会鸣叫起来。夜里出来游荡的万鬼不等金鸡鸣叫就得赶紧跑回去。大桃树下站着神荼、郁垒兄弟二人,拿着苇索,把守着鬼门关,查看那些形形色色的从人间游荡回来的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於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贴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鸡”谐音吉,金鸡报晓给人带来光明,“贴画鸡户上”好理解。为什么也用到桃符而不是别的树木呢?原来古人给桃树赋有降鬼的功能,《淮南子?诠言训》载:“羿死于桃??。”许慎注曰:“??,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由此生发开去,就有了桃弓荆矢、桃弧棘矢、桃弓苇矢、桃弓苇戟、桃符、桃弓、桃戈等词语 ,用于除灾辟恶。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桃弓荆矢以除其灾,所谓辟恶也。”   上引“县官”作官府解,说明到了应劭所处的东汉末年,过年时在大门两边用桃木装饰成人形驱鬼辟邪,已经逐渐演变成民俗。   每年春节前夕都要以新装饰的桃人换去旧桃人,毕竟有些麻烦,后来人们为了简便,便创造了桃符以取代桃人。桃符是什么样子呢?宋陈元靓《皇朝岁时杂记》中记载:“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写祝祷之语,岁旦更之。”桃符上既有神荼、郁垒能辟邪,又有祝祷之语能给家庭带来福祉,人们就尊称其为门神,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到了唐代,门神除了神荼、郁垒又增加了秦琼、敬德。据《三教搜神大全》卷七云:唐太宗李世民得了病,“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叫,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秦琼、敬德主动请缨,顶盔披甲、手持鞭锏,守候在门外,一夜平平安安。唐太宗不能让两员大将夜夜为他守护,于是命画工画二人戎装形象,“悬于宫掖之左右门,邪祟已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也有这个故事,情节与《三教搜神大全》相同:“选两个会写真的,着胡、秦二公,依前披挂照样画了,贴在门上。夜间也即无事。”受道教的宣传尤其《西游记》的影响,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喜欢印有秦琼、敬德的门画。   学者一般认为在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即春联,产生于五代。据《宋史?五行志四》载,孟旭为蜀后主,“每岁除日,命翰林学士为词题桃符,正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昶以其年正月降王师,即命吕余庆知成都府,而‘长春’乃太祖诞圣节名也”。《宋史?孟氏世家》所载与此段内容完全相同。《宋史》中?@一段话是作为谶纬讲的,意思是宋统一西蜀是天意。剥去迷信的面纱,倒是给我们清楚地传递了一个信息:孟昶时每年除夕在桃符上题词,正月初一挂在宫门左右。据此人们说孟昶所题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春联在宋代得到传承和发展,门神、春牌、桃符成为春节民间必备之物。《东京梦华录》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梦粱录》云:“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墨庄漫录》记载: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年春节前夕造访王文甫,见其家正在做桃符,遂挥笔题写一联:“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这是将对联写在桃木板上。王安石脍炙人口的《元日》诗就反映了这一习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联盛行于明初。清陈尚古《簪云楼杂说》云:“春联之设,自明孝陵?P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首。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清阮葵生《茶余客话》亦有同样记载:有一则故事说,大年初一早晨,朱元璋打扮成老百姓的样子到街上转悠,看到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大红春联非常高兴。转到一家门口,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这一家以杀猪为业,不会写春联,朱元璋就挥笔写下“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虽然是个故事,但说明朱元璋是喜欢春联的。据文献记载,朱元璋不但喜欢春联,而且还亲自撰写春联赐给臣下,以示恩宠。据明朱晖《金陵琐事》卷一载:“太祖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