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曲式结构研究反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曲式结构研究反思

诗经曲式结构研究反思   摘要:杨荫浏先生将《诗经》的曲式结构总结为十种,这与存世文献中对《诗经》音乐形式的记录不符;与我国古代音乐的产生、生存及传播方式不符;与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规律不符;与后人所制《诗经》乐谱不符;与当今有关《诗经》的音乐遗存不符。前辈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亦值得我们反思。比如,从歌词去推测音乐结构,其结论未必可靠;采用西方音乐的思维模式去研究《诗经》音乐,恐有削足适履之嫌;不应该用今天严密的逻辑体系去强加于古人等。   关键词:《诗经》曲式结构;杨荫浏;研究;反思   中图分类号:J6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3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在演唱时采用什么样的曲式结构?从古到今,有许多学者进行过探讨。①杨荫浏先生在《中国音乐史稿》一书中将其总结为十种,引述如下:   1.一个曲调的重复;2.一个曲调的后面用副歌;3.一个曲调的前面用副歌;4.在一个曲调的重复中间,对某几节音乐的开始部分,作一些局部的变化,后来又称为“换头”;5.在一个曲调的几次重复之前,用一个总的引子;6.在一个曲调的几次重复之后,用一个总的尾声;7.两个曲调各自重复,联接起来,构成一个歌曲;8.两个曲调有规则地交互轮流,联成一个歌曲;9.两个曲调不规则地交互轮流,联成一个歌曲;10.在一个曲调的几次重复之前,用一个总的引子;在其后,又用一个总的尾声。②   后来研究《诗经》之音乐者几乎大都引用此说,还有一些研究者更是对其进行补充和细化。③《诗经》在当时演唱的时候果真采用这样的曲式结构吗?由于没有乐谱与音响资料传世,今天我们已难以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但是,通过一些相关资料的考索与分析,似乎不完全是这样。由此,对前辈学者在研究《诗经》曲式结构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及路径,也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反思。   一、对《诗经》曲式结构的质疑   杨先生所总结出的十种曲式结构,颇为复杂多样,对此,已有人表示不同意见:黄敏学《〈诗经〉音乐的探索》一文中说:“这十种曲式的划分有些过于牵强,又太零散,不符合曲式学的规律。如他的八、九、十三种曲式实际就可以归纳为一种回旋曲式。《诗经》的时代,音乐作品的创作自然不能像今日这样的齐整,富于规律性。”④此说有道理,惜未作深论。本文这里从存世文献的记载、音乐发展与传承的规律、《诗经》音乐在后世的演唱等诸方面一一证之。   (一)与存世文献中对《诗经》音乐形式的记录不符   在今见存世文献中,对《诗经》具体音乐形式的记录不太多,但其中有几则文献说明了部分歌曲中有“乱”,如《论语·泰伯》云:“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国语·周语下》云:“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其辑之乱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于烝尝,汤孙之将。’”到底何为“乱”?人们有不同的看法⑤,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音乐曲调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上述十种曲式中,我们看不到这样的结构类型。杨先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在分析完十种曲式结构后,又分析《关雎》之乱,对此进行弥合,并谓:“在古代所谓‘国风’中间,虽然包含着比较简单的原始歌曲形式,……但同时又包含着比之一般的民歌更为复杂的艺术形式,……。看来,古人对音乐的分类,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的细致。”⑥即杨先生也承认了十种曲式结构与当时的《诗经》音乐有一定的差距。   又,《礼记·乐记》中记录了《清庙》的音乐形式:“《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有遗音者也。”孔颖达疏:“《清庙》,谓作乐歌《清庙》也。……倡,发歌句也。三叹,三人从叹之也。”按照今天一些学者的研究,这是采用一领众和的帮唱形式。另外,《诗经》中还明确提到了对唱,如《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郑风·葬兮》:“捧兮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这些帮唱、对唱歌曲的音乐结构,非为单曲结构,在形态上更加复杂多变,远不是上述十种曲式所能涵盖包括的。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中言及《诗经》的音乐形式特点,如:   《礼记·射义》:“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萍》为节,士以《采繁》为节。”   《仪礼·乡饮酒仪》:“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卒歌。主人献工,工左瑟……笙入,堂下罄南,北面立,乐《南陈》、《白华》、《华泰》、……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乃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鹤巢》、《采繁》、《采苹》。工告于乐正,曰:正歌备。”   《仪礼·大射礼》:“乃歌《鹿鸣》三终,乃管《新宫》三终。”   (南朝宋)王僧虔《启》:“古曰章,今曰解,解有多少。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