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风筝人中反讽艺术运用
追风筝人中反讽艺术运用
摘要:《追风筝的人》以作家卡勒德?胡塞尼自己的部分生活经历为蓝本,以传统的阿富汗为背景,以主人公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的友谊?p背叛和救赎为主轴,故事情节涵盖了阿富汗动荡的近30年重大历史事件。小说自问世以来,全球热销上千万册,在各国读者之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反讽修辞的角度,通过分析小说的言语表达、人物塑造与情节结构设置,可以全面展现胡塞尼在小说创作中所呈现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反讽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5-0105-03
引言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胡塞尼于1965 年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逃往美国, 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毕业后定居加州。小说以作家胡塞尼自己的部分生活经历为蓝本,以传统的阿富汗为背景,以主人公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的友谊?p背叛和救赎为主轴,同时故事情节涵盖了阿富汗动荡的近30年重大历史事件: 内战、君主制的终结、苏联入侵、塔利班政权、种族迫害等。小说2003年6月在美国出版,霸占了美国两大权威畅销书《纽约时报》排行榜、《出版商周刊》排行榜长达80余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之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全球热销上千万册,创造了销售奇迹。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胡塞尼被授予联合国人道主义奖。
在中国,业已有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来研究这部小说。其中,成长主题、原型理论、种族歧视、文化身份认同、象征和隐喻等角度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从反讽修辞的角度,通过分析小说的言语表达、情节结构设置与人物塑造,探讨作家在小说中所呈现的写作技巧与创作魅力。
一、反讽
反讽(irony)一词由来已久,又称反法、反语,“为一修辞格,其内含意义与所用词语表达的意义相反”(OED),说此指彼,言非所指,甚至是正话反说。人类对反讽的关注与研究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戏剧中,总有一个佯装无知者,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前说傻话,最后证明这些傻话都是真理,从而使高明的对手丑态百出。人类对反讽这种语言现象做过许多的观察与思考:从纵向上看,大致分为古典反讽理论、19世纪反讽理论和20世纪反讽理论阶段;从横向上看,分为各种各样的反讽,如言辞反讽、情景反讽、结构反讽、浪漫反讽、命运反讽、稳定反讽与不稳定反讽等等。反讽作为一种修辞术,业已成为修辞学、文学批评、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反讽意义的阐释,有古典时期“苏格拉底式反讽”的理解,有黑格尔、克尔恺郭尔等对反讽意义的拓展。但苏格拉底之后,定义基本维持在“意义与所说的相反”这个轴心上[1]3。而在现代批评中,新批评一方面视反讽为诗歌的语言和结构技巧,另一方面从文学本体论上阐释反讽,视反讽为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结构主义侧重于叙事文本研究,注意到小说中作者与叙述者的声音不一致、读者的理解同叙述者或人物有差异所构成的反讽现象,以及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反讽[2]52。作为文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反讽在《追风筝的人》中也得到大量运用,通过表面表象和事实之间的对照,以期达到特殊的效果,例如讽刺、强调、深化主题寓意等。
二、《追风筝的人》中的反讽艺术
在《追风筝的人》中,反讽主要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言语反讽;二是人物塑造上的反讽;三是情节设置的反讽。不同反讽手法的运用,使得小说故事跌宕起伏,悲喜交融,引人入胜。
1言语反讽
言语反讽是一种常见的、立足于语言修辞技巧的反讽类型。作者用一套话语或代码传达两层含义:一种是字面上(或字典里)的意义;另一种是由于语境不同而隐含在字面下的深层意义。在《追风筝的人》中这种言语反讽无处不在。
例1:“我”在介绍哈桑的出生时是如下描述的:
“我的妈妈因为生产时失血过多而谢世,哈桑则在降临人世尚未满七日就失去母亲。而这种失去她的宿命,在多数阿富汗人看来,简直比死了老娘还糟糕:她跟一群江湖艺人跑了。”[3]6
此处描写呈现出宏观的叙事与微观的内容不一致而形成了反讽。叙述者总体是要描述“我”和哈桑失去母亲的不幸经历,叙述语言应该是庄重和严肃的。而在引文中第二句,叙述视觉转到了“大多数阿富汗人”,语言充满着嘲弄的口吻,内容却是关于哈桑母亲与所谓的 “江湖艺人”私奔,形成了气势庄重的句式结构与内容的不协调,本身就是一种讽刺。同时,叙述者在描述自己母亲时是用了尊重的语气;而对哈桑母亲进行描述时,由于视角转到了“大多数阿富汗人”,语气则是嬉笑的,甚至是轻蔑的,这种不协调消解了文章的单一性和严肃性,使文章变得斑驳迷离,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快感。
例2:阿富汗一年一度的比武竞赛的描写(一位技艺精湛的骑士驮着混战中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走转改是提升传播效果根本路径.doc
- 走转改机制化有益探索.doc
- 走转改活动中广播媒体舆论引导力提升途径.doc
- 走转改活动价值和意义.doc
- 走转改活动启示及对网络媒体意义.doc
- 走转改活动文化意义.doc
- 走近云世界教学设计.doc
- 走近千古诗圣――杜甫设计与反思.doc
- 走进WTO二次设计与教学反思.doc
- 走进丰富多彩世界教学设计.doc
- 2026华泰证券Fintech金融科技人才专场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6江苏辖区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校园招聘8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下半年广东中山市检察机关招聘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1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西安辛家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6建发致新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文化和旅游局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6江苏辖区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校园招聘8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6临沂市郯城邮政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下半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四川局下属事业单位考试招聘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空天光机电与多学科一体化团队招聘1人(陕西)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