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种面向软件体系结构动态重配置方法
一种面向软件体系结构的动态重配置方法
摘 要:通过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建立开发模型,研究了当前软件工程与实际需求之间差异。利用基于XML的中间脚本,提出一种事务处理软件开发模型,实现用户功能需求到表单流、事件流和数据流的转换,动态重配置出不同应用的事务处理软件。建立了企事业信息综合事务处理系统开发平台,分析了平台体系结构和中间脚本,表明可以根据业务变化进行整个系统功能重组而不需要编写一句程序,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软件工程; 体系结构; 动态重配置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3695(2008)08-2380-04
Software architecture oriented approach to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ZHI Yong-feng, ZHANG Jun
(College of Automatio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Abstract:Through setting up the development model in the software lifecycl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wadays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practical demands. Used the scripts that based on XML, presented an effectiv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oftware design model. It realized that the users’ functional requirement changed to the demands of form flow, event flow and data flow, which could dynamically configure and reconfigure different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oftware. Based on the model, set up information-centered enterprise transaction-integrated processing system (ICETIP) flat. At last, analyzed the flat architecture and middle script. Their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show that it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new requirements without any more programming.
Key words:software engineering; software architecture;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工艺水平的进步和微处理器系统体系结构的发展使得处理器的性能以每年1.6倍的速度增长,而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与软件危机时的情况相比没有本质的改变[1]。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传统的设计一词已无法涵盖软件工程领域广泛而丰富的内涵[2],体系结构概念进入软件工程的研究方向。文献[2] 定义软件体系结构为数据要素、处理要素和连接要素特定形态的集合;文献[3]认为软件体系结构是构件之间的组织结构、关联关系及设计的原则;文献[4]认为软件体系结构是相对稳定、满足需求的基本框架;文献[5~9]基于软件的动态性和适应性讨论了软件生命周期特定阶段的体系结构;文献[10]建立了通用的适应性软件体系结构;文献[11]提出了软件体系结构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
D. L. Parnas[12]指出软件系统是离散执行的,任何位数据的改变都将改变系统的状态。F. P. Brooks认为软件复杂的原因是它的可变性?? [13] 。正如文献[14,15]中所指出的,软件是现实世界的模型,必须跟随现实世界变化,否则将面临消亡的结局。因此,软件系统应当适应环境的变化,软件重配置技术应运而生。Peyman Oreizy认为软件重配置技术是指能够提供确定系统变化要素的方法,以此辅助分析并调整相应的变化需求,监视调整操作以确保系统的完整性[16]。文献[17,18]提出了基于agent的动态重配置的数学模型。体系结构和重配置技术都减少了系统设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并没有把程序员从整个系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