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舆论反转背后反思
舆论反转背后反思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随着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与大众利益息息相关且社会矛盾尖锐的话题,引发了一幕幕舆论反转剧。
所谓的舆论反转,是指面对一条新闻,一开始舆论都把矛头指向了某一方,可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在瞬间转向,让人猝不及防。
当初言之凿凿的事件,突然180度颠覆的“舆情反转”,绝非是网络喧嚣酿出的偶然。舆论反转的背后,无疑消费的是媒体公信力。
一、多起“舆论反转剧”搅动舆论场
案例1:成都女司机当街遭暴打事件
2015年5月3日下午,一条“女司机遭男司机当街暴打 ”的新闻出现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女子被暴打至脑震荡并骨折,身上多处淤青。当晚,出于对女司机“弱势”的怜悯,网络舆论对打人男子的批评呈铺天盖地之势。
5月4日,打人男子行车记录仪视频曝光,女司机曾多次突然变道。两小时内,视频点击量上升数十万。有“网友”人肉出了被打女司机的违章信息,舆论转而指责女司机“活该”。
5月5日,新浪网发起调查,82.3%的人认为,该事件是女司机的责任。
女司机从最初的“不相信全国人民都指责自己”,到11日发布“致歉信”,事件才平息。
案例2:大连小伙开房就被抓事件
2015年5月14日,浙江电视台《1818新闻眼》栏目报道了“男子开房就被抓”一事。当事人李某喊冤,大连警方将其身份证信息录错,各地警方均误认其为毒贩。
16日,《杭州日报》报道称,记者向杭州警方证实,李某和那个“制毒贩毒”的是同一个人,并讽刺其为“影帝”。从同情到嘲讽,网友调转矛头,指责李某。
还未喘气,剧情再次逆转。16日下午,大连警方承认,将李某身份证和照片误录成同名同姓的毒贩,并向李某当面道歉,更正误录信息。17日凌晨,《杭州日报》官微致歉,舆论一片哗然。
案例3:西安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
2014年12月20日,新浪微博网友发布5张图片:医生在手术台上自拍,并摆出“V”手势。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栏目官微最先转发,引发热议。
21日,网友将矛头对准医生,批医生“医德去哪儿了”。面对舆论压力,西安市卫生局对涉事医生选择从重处罚。22日,涉事医生郑晓菊流泪发声:当天没吃没喝做了7个小时的手术,终于为患者保住左腿。加上手术室次日搬迁,拍照也算一个告别。此后,不少网友开始为医生喊冤,认为处罚太重,就连手术患者也表示不解。指责随之转向媒体,网友们质疑媒体不专业,加剧医患分歧。
二、舆论反转现象的共同特点
从一起起舆论反转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脉络:网上舆论爆发――真相逐渐还原――舆论发生反转――最初发布者或媒体遭讨伐,这也形成了舆论反转的共同特征。
1.原始舆论以新媒体为载体,第一时间发布文、图、影像等信息,形成极度近似真实的发布模式。
不难看出,舆论事件从一开始,都是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即所谓的“有图有真相”。但现实是,新媒体时代下碎片化传播的图文、视频,常常遭遇片面呈现的窘境,即“有图未必有真相”,但致使公众进入先入为主的假设,旗帜鲜明地站在某一方。在“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舆情初期,微视频只是呈现了最后的暴力过程,之前女司机个人的危险行为完全被“忽略”,很自然地对男司机恶语相向。
2.随着时间推移,更多信息浮出水面,事实被渐进还原,舆论随之反转。
巴菲特说,只有等退潮后,才能看见谁在裸泳。这就意味着,一旦新闻的事实逐渐清晰,往往与之前的假设大相径庭,舆论就会产生完全的颠覆,公众重新“站队”,舆情实现反转。在“西安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最初的图文经大量转发,很快进入医患关系的舆情敏感区,引发公众进入主观臆测的情境,致使出现一边倒的舆论攻势。但是,当涉事医生郑晓菊自白、医护人员7小时不吃不喝保住患者的腿、手术室次日搬迁、患者同意医护人员拍照等信息被爆出后,舆论开始接受真相、理解医生。
3.意见领袖声援正面,为调解网民心理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在“西安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中,微博认证为“浙江援疆外科副主任医师”的@白衣山猫分析,“一台高难度手术成功,病人安全,医生比病人家属还要开心。手术台边拍照合影以纪念本是好事,希望媒体不要过度解读,不要割裂医患关系。”“白衣山猫”的观点获得众多支持,扭转了舆论针对医生的局面。此外,在诸多舆论反转事件中,许多主流媒体担当权威信源,发表深度评论调解网民心理,无疑扮演了意见领袖的角色。
4.“第一时间”的发布信息,往往导致一边倒的舆论讨伐。
真相被还原后,引发舆论的“第一时间”发布者,往往成为网友口诛笔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