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处理效率与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历史经验.doc

中国共产党处理效率与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历史经验.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共产党处理效率与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处理效率与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经验   摘要:效率与公平,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重点权衡的问题。把市场的经济效率与共同富裕的公平目标结合起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在从计划经济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一般特征有了越来越全面、深刻地认识,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这一关系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本文就我党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从效率、公平选择的历史经验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历史探析。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效率; 公平;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7-0020-05      在经济学中,效率是指社会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生产所提供的效用满足的程度,它不是生产多少产品的简单的物量概念,而是一个社会效用或社会福利概念。公平是一个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其原则和标准因时代和社会制度而异,内容涉及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的确是存在的。现代经济社会面临这样的两难选择:是以效率为主要目标,还是以公平为主要目标,抑或两者并重?当效率和公平发生矛盾的时候,是以效率优先,还是以公平优先?是牺牲公平换取效率,还是牺牲效率换取公平?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效率优先;公平优先;效率与公平兼顾。      一、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      和谐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个人和集体的物质利益分配公平,又蕴含着对多元化道德主体的道德满足。总体来讲,所谓和谐,是指各种矛盾配合协调,使之相生相长。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社会古老而现实的问题。如何达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事实上,效率与公平问题在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早在古代就有体现,中国有“等贵贱,均贫富”的治国思想,西方有“天赋平等论”的社会伦理。传统的社会主义处理效率与公平的理论,依据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历史条件下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这种理论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相联接,强调按劳分配和公平至上,实践上是不断缩小收入差别的分配。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也曾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长期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毛泽东在建国初就有关于《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五十年代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思想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重申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同时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些思想奠定了我们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基础。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必须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应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