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中医脉诊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教材《中医诊断学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中医脉诊研究 一、脉诊机制的现代研究 (一)脉象与脉搏波 中医学认为,“心者,生之本……其充在血脉”。《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微妙在脉,不可不察。”诊脉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具特色的诊 断方法之一。现代生物力学之父——美籍华人生物力学家冯元桢教授称中医诊脉 为“无损伤诊断方法的颠峰”。 中医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桡动脉浅表搏动,通过大脑分析和综合得到 有效信息,以了解机体气血盛衰的变化,判断病邪对脏腑的影响情况的一种特殊 诊断方法。因此,中医脉诊的研究应围绕两个问题开展工作:①医生接触与感知 的脉搏搏动到底是什么?如何客观化重现?②经大脑综合分析得到的脉诊信息 是什么?如何定量化,以防止“在心易了,指下难明”? 中医脉诊的现代化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来,经过30来年的努力, 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方面,对脉搏波动的描记,研制出各种各样 的脉象仪,能有效地客观化重现脉图的规律;另一方面,对脉图提供的脉诊信息, 运用各种信号分析技术,如小波分析和Hilbert-Huang变换等,得到了很多定量 化、客观化的指标。然而,要真正理解脉象的形成机制,了解诊脉过程中医生切 脉后经大脑分析和综合得到的有效脉诊信息究竟代表什么样的生理、病理信息, 必须借助于血液动力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医生用手指在患者桡动脉浅表部位感受的搏动实际上是桡动脉壁的位移随 时间的变化。一般可以认为动脉管壁的变形是很小的,按胡克定律,可知管壁 的变形与动脉管跨壁压力P -P 呈线性关系: 1 2 r r p 1 p 2 r0 0  (2-8) r Eh 0 其中,r 、r分别为动脉管平均半径和脉动半径;P 、P 分别为动脉内外压力;E 0 1 2 为动脉杨氏弹性模量;h为动脉厚度。 如果将动脉跨壁压力记为P P -P ,并对式(2-8)进行微分,得 1 2 dr r 0 dP (2-9) r Eh 0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教材《中医诊断学研究思路与方法》 上式表明,动脉跨壁压力 P 的微小变化 dP 与动脉半径的微小变化 dr 成正比 关系。因此可以预料,在动脉变形不太大的情况下,一个心动周期内,动脉的跨 壁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波形将与血管半径随时间的变化波形相似。这样,若暂时不 考虑具体数值的差异,而仅关心波形的形状,那么,当我们可以用换能器在动脉 管外侧检测出动脉半径随时间的变化波形时,也就相当于描记到了动脉管跨壁压 力随时间的变化波形。又由于通常动脉管外组织对动脉管壁所施加的压力基本保 持不变,以致其微小变化量可略而不计。因此,这样描记到的动脉管径的变化波 形也就可以近似认为是动脉管内的血液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波形。这一点可以得到 实验的证实。例如图 2-10 所示的,在狗的主动脉处同步描记的主动脉管直径的 变形波形与管内血液压力的变化波形,比较两者,不难发现,两者无论在波形的 时相关系上或者是在波形的具体形状上都是十分相似的。 图2-10 一个心动周期内,狗主动脉压力波与主动脉直径的变化波形的比较 根据上面的分析,医生手指感受到的桡动脉壁的径向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实 际上可认为就是动脉管内脉动血压的波形。中医脉诊研究中用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