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家争鸣讲解材料.ppt
孟子的主张与荀子的主张有何不同? 谁更能代表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为什么? 代表人物 政治主张 人性论 其他主张 历史地位 孟子 荀子 仁政学说 民贵君轻 礼法并施 性善论 舍生取义, 先义后利 性恶论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 用之 “亚圣”, 传统文化 儒家异端 哲学 二、孟子、荀子与儒家 一、关于百家争鸣 三、墨子与墨家 1、墨子生平 墨子生平 墨子(约前468—前376), 名翟。出身于“贱人”。春秋战 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 的创始人。墨子精于工技,曾 经“学儒者之业”。墨子门下 弟子众多,他们对巨子(墨家 领袖)都绝对服从,并为之赴 汤蹈火,在所不辞。 相传墨子曾止楚攻宋,主张兼爱、非攻。墨 子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曾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 墨子 二、孟子、荀子与儒家 一、关于百家争鸣 三、墨子与墨家 1、墨子生平 2、墨子思想 墨子的思想 (1)“兼爱”(“仁”):一个人德行的基本要 求,即无等差地爱一切人,这是墨子社会政治思想 的总原则。 (2) “非攻”:即反对 不义的兼并战争,反对好 战国家“攻伐无罪之国”。 墨子 墨子止楚攻宋 ? “楚国攻宋,就像一个富人 去偷窃贫穷的邻居。” ∶墨子和公输般各拿着木片, 像下棋一样,开始斗起来了。 ∴楚王对墨子说:“好吧,我 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 ∶ ∴ 墨子的思想 (3)墨子还提出“尚贤”,即推崇贤士,让贤能之人主政; 主张“非命” ,即反对 命定论;提倡“尚力”, 即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 生活中的地位; 主张“节用” 、“节葬”,即节省丧葬的花费,反对铺张浪费。 《墨子》书影 3: 墨子思想的影响 1 墨家学派在政治上所代表 的是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 工业者的利益。 2 墨家思想一度成为 战国时期 的显学。 3 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 吸收。但到战国以后,墨子的 思想便不受人们重视了。 墨子画像 墨子思想的影响 战国时,一度成为显学,战国后,不再受人们重视。 墨子的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呢?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和平; 生产力的发展,大量小生产者产生,墨家学派 思想能够在小生产者群体中产生共鸣,在当时 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 后来为什么不受重视? 战国以后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手工业受限制 战国时期各家对墨家的评价: 《孟子》:“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庄子》:“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生也勤,其死也 薄,使人悲,其行难为也。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 《荀子》:“墨子上功劳苦,与百姓均事业、齐功劳,若是 则不威,不威则罚不行。”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你觉得应该如何评价墨子的思想? 墨子的观点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其“兼爱”“非攻”等 主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和平。 但无等级的爱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庄子与道家 1、庄子生平 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 名周。战国时哲学家。宋国 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他一 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 性,清静无为,一直过着深 居简出的隐居生活。著作有 《庄子》,亦称《南华经》, 道家经典之一。其文章汪洋 庄子 恣肆,并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像丰富。在哲 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四、庄子与道家 1、庄子生平 2、庄子思想及影响 庄子的思想 《庄子》书影 1: 在宇宙观方面,庄子提出“齐物”的观点,认 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他 又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我即 道,道即我,道就成为主观精神的东西。 2: 在人生观方面庄子从“齐物”的观点出发,提出 “逍遥”的人生态度, 即追求精神上的绝 对自由。 庄子的思想 庄子认为, “天与人不相胜也”,即自然与人 不可能相互对立而相互超越,天地不大于人,人 也不大于天地。庄子追求天人合一的 精神境界。 他认为,违背自然 做事,无利而有 害,因此人必须顺 从自然。 庄子故居遗址 (1)“齐物” (2)逍遥的人生态度 (“无所恃”) (3)天与人“不相胜”,因此人应该顺应自然。 生命的超越——庄子和道家 1、庄子:战国时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