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课件:13考点7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布.ppt

2013年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课件:13考点7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读图,回答5~6题 * 5.对图中气温分布情况的说明,正确的是( ) A.a、b、c曲线均符合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 B.a曲线表示1200~2000米以内有逆温 C.b曲线表示对流层底部有逆温存在 D.c曲线表示对流层中的气温分布规律 B * 6.逆温是大气环境发生变化的表现,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 ) A.逆温时空气稳定,给人类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有利于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B.逆温时空气对流强烈,不利于飞机飞行 C.逆温时近地面会出现烟雾,影响人们的出行和健康 D.逆温时空气水汽凝结较多,空气比较湿润,有利于人们生活 C * 解析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一般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图中只有b线符合;图中的a曲线在1200~2000米之间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逐渐增高,存在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发生时,会阻碍大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大气污染一般比较严重。 * 7.下列四个时间,逆温现象较强的是( ) A.冬季多云的夜晚 B.冬季晴朗的夜晚 C.夏季多云的夜晚 D.夏季晴朗的夜晚 * 解析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一般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图中只有b线符合;图中的a曲线在1200~2000米之间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逐渐增高,存在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发生时,会阻碍大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大气污染一般比较严重。 * 下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读图回答8~9题。 * 8.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9.若丁处的气温为10℃,则乙处气温为( ) A.4℃ B.7℃ C.13℃ D.16℃ C A * 解析 第8题,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判断a<b<c,因此,甲、乙、丙三处气温为甲>乙>丙。第9题,由等温线原理判定,乙处气温为b,丁处气温为a,依据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则b值为a+5001000×6,当a为10℃时,b为13℃,故C选项正确。 * 下图为我国某山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 * 10.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山最可能位于( ) A.15°N附近 B.25°N附近 C.35°N附近 D.45°N附近 11.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 A.1月气温递减率比7月大 B.1月出现逆温现象 C.7月气温递减率低处比高处大 D.该山山顶有永久积雪 C B * 12.导致“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 ) A.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B.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C.到达的大气辐射少 D.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 B * 13.读下面两幅图,分析回答问题。 * (1)A层气温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热量来源是_________。 (2)B层气温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热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 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 递减 地面辐射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 太阳辐射 * (3)B层气流运动以_________为主,复杂的天气现象发生在________。 (4)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使_______层中的_______减少,从而使太阳紫外线过多地到达地面,对人类造成影响。 水平运动 对流层 平流 臭氧 * 第三单元 大 气 * 考 点 透 析   一、大气的组成 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