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主题教学实践
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主题教学的实践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其名称具有文字上的审美价值,还产生了众多相关的文艺作品,可以成为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主题教学,需开发相应的教学内容,并设计适切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主题教学;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应该是实用性最强的一门学科,而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多姿,有着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既是历法,也是重要的民间传统节令。它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分属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节气是农业时代的实用知识,具有科学性,而其名称还具有文字上的审美价值。它代表着周而?褪嫉奈镒?星移,不断地激发人们的灵感,给人们带来遐想、启迪和抚慰,也因此产生了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完全可以成为语文学科的课程资源。
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展了主题教学。
一、开发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语文教学内容
二十四节气本身只能在农俗、历法方面显示其意义,并不能直接产生语文教学意义,因此,要用于教学须开发能以之为载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笔者阅读了《微读节气》《二十四节气习俗》等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书籍,重点了解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还通过网络收集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各类文本。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开发了相关的语文教学内容。
(一)与语言基础知识相关的教学内容
汉字是建立在象形字基础上的表义方块文字,字形上凝聚着古人对事物的认识,而汉字的悠久历史和超强的稳定性,又使得汉字形体所反映的意义具有溯源的价值。二十四节气的指称与释义沉淀了汉语的诸多知识,因此,在这方面极具开发价值。
1.从节气指称的字义开发
一是引出六书之义。如立夏为四月节,古人解释夏为“假”,如何理解这个“假”字?庄子说,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在假借之中,原本虚幻,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假哉天命”。因此“夏”是宽纵万物放任其生长,而其长大的目的,是为秋天的整肃,整肃才有收成。这是如此残酷的自然法则。
二是强化谐音手段。如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三是认识字义的引申。如“小雪”为十月中期节气,此时雪还未盛。雨遇寒,将霰为雪。雨凝先为霰,霰成微粒,霰为霏,飞扬弥漫为小雪。白居易诗“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来自《释名》对“雪”为“绥”的解释,绥是安,霏霏绥绥,天地间就变得静了,更显人声之喧。《广韵》解释“雪”为“除”,由“除”而“洗”,庄子由此引申而用“澡雪而精神”。再如小寒是十二月节,寒字下面两点是冰,《说文解字》释寒为冻,此时还未寒至极,至极是大寒。此时旧岁近暮,新岁即将登场。
这些教学内容指向古文字“假借”造字法,可引导学生回顾“六书”之义,并借助辞书翻查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2.从节气征候的释义上开发
古人对二十四节气多有阐释与解注,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等。根据这类文言释义,我们可强化说文解字,结合文言字词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事物本义,领略古汉语之美妙与精当。
如对“白露”的解释中有这样的内容:“群鸟养羞,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通‘馐’)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在这个解释中,象形、会意的造字法,通假、互训的手段皆藏匿其中。
再如“小暑”,其中一个特征为“温风至”。小暑之日“温风至”,这“温风”是热风,但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全身污垢,又如舒展在温水之中,温风徐来亦如酒,也可兴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如此给学生解说,可帮助学生掌握文言字义,并结合生活体验丰富知识积累。
(二)与古诗文阅读相关的教学内容
节气来临,古人亦多发感慨,由此留下诸多名篇佳作。而这些作品恰恰可以为我所用,以增加学生的古诗文阅读量,培养学生古诗文阅读的能力。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雨霁风光》: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