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舞蹈活化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古代舞蹈活化石――傩舞   内容提要 傩舞,历史久远,是民俗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本文从傩舞的特点出发,对具有赣文化本土特色的万载傩舞进行介绍和分析,揭示了其深厚的民俗性,为正确认识其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面对傩舞生存空间窄小的现状,提出了传承与保护的方法,以供学术界研究和参考。   关键词 傩舞;傩文化;民俗;保护   作者简介 尹勋锋(1973-),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江西南昌 330013)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自古为“吴楚咽喉、右江之冲要。”历史悠远,艺文儒术昌盛。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国属的原因,在民俗文化的繁衍传承中,形成了多源头文化交融并存的形态背景。其中特别是楚文化对江西民间乐舞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汉书?地理志》记载,“楚人信鬼神,重淫祀。”《楚词?九歌》就是取材与民间的。以祭祀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的乐舞诗歌来展现楚风民俗、歌颂皇德。这种民舞伴生的民俗活动是一种历史现象。不同的社会风尚,产生不同的民俗。江西深受楚文化崇神意识的影响,宗教巫术祭祀的民俗活动普遍,祭祀舞蹈“跳傩”非常兴盛。这一被专家学者们誉为古代舞蹈活化石的傩舞,在中国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了。   “傩”,亦称“大傩”,是中国古代三大祭祀仪式(雩祭、腊祭、大傩)之一。为了驱赶一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害的灾难、疾病与不祥,傩被认为是最具神奇的力量的,它能征服自然,完善人类生存环境,是祭祀活动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种。   一、傩的构成与发展   傩舞、傩仪、傩戏、傩歌、傩祭等构成了傩,它们是傩的各种独立表现形态。早期的傩是一种原始巫术驱鬼的活动,源于原始时期的图腾崇拜,自周代起被称为傩,奠定了傩的形态模式。在汉代傩的形式得到发展扩大;至唐宋时期舞蹈艺术高度发展,社会风尚豁达开放,傩舞渐渐展现出娱神也娱人的格局,当时民间傩舞盛行。明清时代的傩舞吸收了戏曲、杂技的技艺,从为傩祭而舞蹈衍化为傩戏,傩舞的表演达到鼎盛时期,傩事活动世俗化、娱人化特征日渐浓厚。   “跳傩”亦是傩舞,是傩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考证,江西境内傩舞表演遍布在南丰、乐安、宜黄、广昌、崇仁、萍乡、万载、婺源、瑞昌、德安等地,每地又在自身文化的基础上注入了傩舞的不同表演手法。但总体而言,都是逢傩比舞。跳傩均戴面具,穿古袍;均以打击乐为主做伴奏;传统剧目的内容也一致。据笔者考证,在江西各地傩舞中,万载傩舞的形态较其他地方具备较高的程式化,步态原朴古拙。   二、万载傩舞的特点   1 动作形态   万载傩舞共由24人表演,跳傩时每动一下必须遵循“方、圆、扁、仄”的要求。“方”是手上的动作做得方正,有棱角。“圆”指转圈。表演时所有的转圈动作只能挪半步距离,或原地转圈,要求动作圆滑流畅,上身保持平稳。“扁”是指拧身时面向一定要清楚,左右分明,一目了然。“仄”指身体无论朝向何方,头都要先倾斜过去,并且把稳节奏。万载傩舞要边跳边打手势,俗称“拗诀”。通过打手势达到与神冥通灵的目的。舞蹈的先锋称为文傩,其余的都称为武傩。 傩舞的舞蹈语汇为人鲜见,它不受人体运动规律的制约,不象其它民间舞蹈之间或多或少有着一些共同的规律特点。人们通过主观臆想来塑造神鬼的行为动作,使这些动作尽量脱离日常生活的轨迹。多采用晃头、抖肩、钓脚、弯手、诀指、弹腕、顺拐的手法,构成“笑晃头、怒抖肩、脚钓手弯身段圆,指出诀、腕反弹、手脚同步顺一边”的特殊步态风格。   2 面具与服饰   赣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傩乐、傩服和傩具。傩面具是傩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傩仪中是神的载体,跳傩时必戴傩具,成为区别于其他艺术形态的重要特征。艺人们通过自身的想象,雕刻出人兽合一、神鬼合一的傩神,它们或目圆口阔、或威武雄壮、或眉清目秀。赣傩现存面具约400多种3000多个,万载傩面具共有大小24具。除主神欧阳金甲大将军面具较一般面具大一倍左右外,其余面具皆人脸大小,分别为开山、走地、先锋、功曹、绿品、杨帅、鲍三娘、花关索、上关、下关、童子、前司都、城隍、皂班、土地、点兵、四大天将、雷公、钟馗、小鬼等,在当地又称“二十四戏”。这些傩具都以红、绿、黑、白四色为主。   表演什么戏,戴什么面具。在戴面具前,先要用一块红头巾自头顶向脑后整个包住,打结于下颌,俗称“赤帻”,起到驱逐不祥的作用。傩舞艺人穿着的傩舞服装也多为世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服饰,颜色绚丽,以红、黄、蓝、黑色为主,并配以不同颜色的花、鸟、龙、虎等走兽图腾刺绣,工艺精湛。傩服样式延续了明清时期文将、武将的长袍款式,与红头巾、傩面相匹配,烘托出活灵活现的傩世界。   3 表演形式   江西大部分傩舞地区,傩舞表演没有说唱部分,只通过纯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俗称“闭口傩”。万载传统节目中有15个也是“闭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