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阶层化-东海大学社会学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阶层化-东海大学社会学系

PAGE 1 PAGE 1 科目名稱:社會階層與流動 授課教師:劉 正 上課時間:每週一早上234節 辦公室:SS538 上課地點:SS322 E-mail:jliu@.tw 一、課程簡介 社會階層與流動(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一向是社會學界的中心議題,是社會學家在瞭解社會不平等所使用的重要概念,也是在市民社會中政策辯論時的爭議焦點。在現代社會裡,貧富差距、階級藩籬、以及性別差異與族群分歧等,往往透過個人身分或所屬群體不同而出現不平等的現象。更具體的說,在各種社會生活的場域裡,如嫁娶、擇屋、工作及升遷、教育及醫療資源的取得、收入、休閒型態上均可見不平等的現象。 一般而言,現代社會界定層級的主要標準有收入、財富、職業、種族、與性別等。在階層體制裡位階的高低,通常代表著財富的大小、階級的異同、地位的高低、權力的多寡與文化的差別等。而社會流動是社會階層化的動態面,也是創造、改變、及穩定階層結構的過程。人們的社會階層地位發生改變的現象,其流量大小常被視為社會開放程度的指標。 運用階級結構的概念來解釋社會行動與各種支配、從屬關係,一直是社會學研究的主要取向之一。社會學家關注的社會階層化必然存在嗎?有功用嗎?如何產生?對社會有什麼影響?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介紹與討論社會階層與流動的理論與相關的研究成果。我們將就階層體制的種類、社會階層的理論、社會流動的模式,以及臺灣的社會階層樣貌等議題進行討論。課程前半將先介紹階層化的結構與形式、古典及現代階層化理論的源流、以及階級結構之分析。之後再從體制、文化、社會資本及族群與性別的區隔,來探討造成社會不平等的原因。 二、每週進度 第 一 週 3/2 自我介紹、課程概述 第 二 週 3/9 古典的社會階層化理論 許嘉猷,1992,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三民。第1、2章pp.1-28。 參考讀物: 蘇國賢,2009,”階級與階層”,收錄於 HYPERLINK .tw/exep/prod_search.php?key=%E7%8E%8B%E6%8C%AF%E5%AF%B0%E3%80%81%E9%BB%83%E9%87%91%E9%BA%9F%E3%80%81%E7%86%8A%E7%91%9E%E6%A2%85%E3%80%81%E5%91%A8%E6%84%AB%E5%AB%BB%E3%80%81%E8%98%87%E5%9C%8B%E8%B3%A2%E3%80%81%E9%99%B3%E7%BE%8E%E8%8F%AF%E3%80%81%E7%B4%80%E9%A7%BF%E5%82%91%E3%80%81%E5%96%BB%E7%B6%AD%E6%AC%A3%E3%80%81%E8%AD%9A%E5%BA%B7%E6%A6%AE%E3%80%81%E9%83%AD%E6%96%87%E8%88%AC%E3%80%81%E5%BC%B5%E8%8B%99%E9%9B%B2%E3%80%81%E8%94%A1%E6%98%8E%E7%92%8B%E3%80%81%E4%BD%95%E6%98%8E%E4%BF%AE%E3%80%81%E7%8E%8B%E5%BE%B7%E7%9D%A6%E3%80%81%E7%AB%A0%E8%8B%B1%E8%8F%AF%E3%80%81%E6%9D%8E%E7%8E%89%E7%91%9B%E7%AD%89f=author 王振寰等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頁103-128,台北:巨流。 第 三 週 3/16 近代的社會階層化理論 許嘉猷,1992,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三民。第3章pp.29-46。 參考讀物: Matras, J.;李明 譯,1990,社會不平等:社會階層化與流動,台北:桂冠。第2章Pp.47-66。 第 四 週 3/23 社會階層化的層面I 許嘉猷,1992,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三民。第4章pp.47-74。 參考讀物: 王宏仁,1999,”一九五O年代的臺灣階級結構與流動初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36: 1-35。 第 五 週 3/30 社會階層化的層面II 許嘉猷,1992,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三民。第5、6章pp.75-103。 參考讀物: 蔡瑞明,2002。蔡瑞明,台灣社會階層化過程,頁165-200,收錄於王振寰主編,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第 六 週 4/6 春假,放假一次 第 七 週 4/13階層行為與台美社會階層化比較 許嘉猷,1992,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三民。第7、8、9章pp.157-194。 參考讀物: 蔡淑鈴,2001,”語言使用與職業階層化的關係:比較台灣男性的族群差異”,台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