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第三章 节 岁时节日民俗1.pptVIP

中国民俗文化第三章 节 岁时节日民俗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俗文化第三章 节 岁时节日民俗1.ppt

北斗七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历法产生了。所谓历法,是指年月日等计时单位,以一定的法则组合,供计算较长时间的系统。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月”,以寒暑交往、禾谷成熟为周期,则称为“年”。《说文》“年,谷熟也。” 二十时节气 为了反映四季、气温、降雨雪、物候变化,中国古代将一年分为四季十二个月,并把周岁365天又1/4日平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二十四节气,他们的名称和顺序如左图: 二十四节气表 春 季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2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夏 季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日--24日 秋 季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露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冬 季 立冬 11月7--8日 小雪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 冬至 12月21--23 小寒 1月5--7日 大寒 1月20--21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即立春——正月节、雨水——正月中,惊蛰——二月节、春分——二月中,……以此类推,节气和中气相间,一个节气加一个中气是30天,大于一个朔望月,所以每月的节气和中气总要比上一个月推迟一两天,推迟到某月,就只有节气没有中气,后来就把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设置为闰月。“无中气置闰”,始于汉武帝。 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习俗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月惊蛰孵蚕子,三月清明撒谷子。(四川) 雨水种瓜,惊蛰种豆。(广西)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北京) 夏至出蒜,不出就烂。(河南) 十月寒露霜降到,摘了棉花收晚稻。(浙江) 麦种寒露头,粮食压断楼; 麦种寒露尾,跑断神仙腿。(云南) 干支计时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共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搭配,就构成了60个干支,俗称“六十花甲子”。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时制就是用这“六十花甲子”。来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 每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辰,共需四个干支来表达。例如,某人生于“庚午”年、“壬午”月、“戊申”日、“辛酉”时,这加引号的八个字就是他的“生辰八字”。 我国习俗上的生肖是以地支来表示的,十二地支对应着“十二生肖”。凡是含有“子(鼠)”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就属鼠;凡是含有“丑(牛)”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就属“牛”,依次类推。 (二)祭仪:传统节日的源头 传统节日的缘起,大多与原始宗教仪式相关。在原始宗教中,一些重要仪式一旦在时间上被固定下来并形成相当规模,便很容易演化为岁时节日。在少数民族地区,节日与仪式的关系表现得更加直露。白族的火把节、壮族的三月三、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雪顿节等,迄今都还保存着原始宗教仪式的某些古朴内容。在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节日一词的本义就是祭祀,甚至直接就写作“祭”。他们称某节,不是称作“某某节”,而是“某某祭”。 祭祀仪式转化为节日的两个基本条件: (1)仪式的规模 (2)固定的节期 (三)确定节期的基本要因 1. 远古历法的因素 2. 农历望朔的因素 每月初一为月缺日,称“朔日”,也称“元日”或“上日”;每月十五为月圆日,称“望日”,取其月圆可望之义。 3. 神秘数字的因素 4. 神灵诞忌的因素 社日——是向土地神祈求丰收的节日。唐代以后,尤其是北方,一般固定在农历二月二日。 土地神 * * 中国民俗文化 主讲:王老师 岁时节日,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 第一节 岁时节日的由来和发展 节日就是指按传统应当进行庆祝或者祭祀的 日子。具备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传统性,一是 集体性。任何民族都会使用某种具有文化意义的 时间框架来规定人们的生活节律。节日就是规定 生活节律的重要手段,它使平淡无奇的时间长河 分割开,给人们以回味反思的余地。  我国传统的岁时节日,主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