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南美,晚清海军的高光时刻.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访南美,晚清海军的高光时刻   在中日甲午战后,大清朝尽管国运式微, 但依旧在重建海军上投入了大量的精 力和财力。由于种种原因,这次海军 重建再没恢复之前的荣光,但也并非全无亮点。 其中,出访南美宣慰华侨,就是晚清海军灰暗 底色上的一抹亮色。 成立海军部   甲午战前,清朝海军分北洋、南洋、福建 和广东四部。战后,北洋海军覆没,其余三支 海军虽基本未遭损失,但实力有限,舰船总数 加起来不过50余艘,且大部分比较老旧,难 堪重建大任。 1911年,程璧光陪同纽 约市长检阅“海圻”舰 水兵。   而甲午之后,清政府高层之间就要不要再 建海军发生了激烈争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王文韶、两江总督刘坤一均主张海军可以暂时 撤了,海军学堂、北洋海军的公务人员以及相 应款项也一并停撤。与此同时,两江总督张之 洞、前任直隶总督荣禄等人均主张重建海军, 向外国订造舰船,改革舰队编制体制。恭亲王 也向皇帝上奏,主张广购战舰巨炮,任命专管 海军事务的总理大臣。晚清海军的重建之路, 就是在这样喋喋不休的争论中艰难起步。有意 思的是,尽管中央政府在重建海军方面掣肘重 重,但两江、湖广等地方政府倒是逐渐建成一 支小有规模的海军,拥有舰船10艘(排水量) 约0.5万吨。   1909年为宣统元年,清政府派贝勒载洵、 海军提督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设立筹办海 军事务处。载洵、萨镇冰二人会同陆军部,制 定了一份海军发展的七年规划,包括设置海军 专部、建造战舰、巡洋舰、鱼雷舰、扫雷艇, 建筑军港、船坞以及兴办海军学校等。同年8月, 筹办海军事务处调拨南北洋及湖北省等原设舰 艇,编为巡洋、长江两舰队。次年12月4日, 依载洵所奏请,清廷发布谕旨,正式改筹办海 军处为海军部,载洵任海军大臣,谭学衡为海 军副大臣,命萨镇冰统制巡洋、长江舰队,统 制处设在上海的高昌庙。程璧光、沈寿?曳直? 统领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不久,对海军大臣、 副大臣及境内外其他海军要员补授军衔。海军 从体制上开始走上正规化之路。 购造舰船   如果说晚清海军重建在政治上缺乏共识, 那么在财政上,海军重建同样困难重重。根据 《马关条约》,中国向日本赔款2亿两,第一 年应付1亿两,其余1亿两清政府选择3年内 全部交清。而当时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约8900 万两,所以对日赔款主要向俄、法、英、德四 国借款而得,代价是连本带利共6亿多两。不 久之后的庚子赔款,更是给清政府套上又一副 沉重的财政枷锁。   海军建设又是一项耗时、费力更烧钱的工 程。面临着如此严重的财政困难,清政府可以 说是想方设法挤出经费来支持重建。1897年, 出使德国的大臣许景澄在伏尔铿厂订购了“海 容”“海琛”和“海筹”三艘巡洋舰,计价 16.3万镑。3艘船属同型舰,长314英尺,宽 40英尺8英寸,排水量2952吨。不久,在英 国又订购了“海天”、“海圻”两艘巡洋舰。 这两艘较之前3舰更大,由清政府总税务司赫 德向阿姆斯特朗厂订购,每艘约32.8万镑。   地方政府领导,如两江总督魏光焘、湖广 总督张之洞限于财力,主要向日本订购了一些 鱼雷艇和浅水炮舰。这些浅水舰艇的尺寸、排 水量及配备的武器与中央政府订造的巡洋舰相 比都不在一个层面,更适合于在长江航行,故 而主要编入后来的长江舰队。   据粗略统计,甲午战后10多年里,中国共 在英、德、日三国订购了29艘舰艇,同时国内 的福州、江南等造船厂也建造了一些小型炮艇。 这些舰船加在一起,成为重建海军的基干力量。 客观地说,在如此困难的局面下,清政府还能 在海军建设上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其对发展海军不可谓不重视。唯知其不易,更 觉成就之难得。正是有了清末购买的这些舰船, 才有了后来的晚清海军环球航行、宣慰华侨等 活动。更让人略显尴尬的是,它们在中华民国 海军中,依旧是核心力量。 考察欧美   为全面学习西方海军,1909年10月,筹 办海军大臣载洵、萨镇冰受命赴欧洲考察,顺 带着再订购一批炮舰。   旅欧首站是意大利的热那亚。载洵、萨镇 冰参观完意大利各港口、船厂,下单订造了一 艘1000吨的炮舰,命名为“鲸波”。随后, 前往奥地利的的里雅斯特,继续参观船厂,订 造了一艘约两千吨的快舰,命名为“龙湍”。   第三站是德国的柏林。德国政府待以贵宾, 派高级官员到火车站迎接载洵一行,并派出武 装警察保护,住所也安排在凯旋门前菩提树大 街最高级旅社伯利斯特旅馆,一切伙食均由德 政府供应。载洵、萨镇冰出入均乘坐德皇所派 马车。据当时在德国学习的林献忻回忆,载、 萨二人均身穿黄马褂,佩大绶勋章,背后拖有 辫子,引起街旁围观的人群发笑。载、萨等人 深为此所苦恼,因此除了不得不参加的德国政 府安排的考察等活动,他们基本都窝在旅馆里。 萨镇冰曾拿着辫子对来看望他的林献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