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仕之前的左宗棠.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仕之前的左宗棠   左宗棠直到49岁才真正踏入仕途,那么,49岁之前的左宗棠都做了些什么?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光焰万丈的人物,政敌李鸿章称之为“破天荒相公”,晚辈梁启超誉之为“五百年来第一伟人”,评价之高可谓登峰造极。尤其令人惊诧的是,这位军政奇才直到49岁才真正踏入仕途,成为军事将领和独当一面的统帅,在战场上节节胜利,转战东南,平定西北,收复新疆,论赫赫战功,晚清时期无人可以望其项背;在政坛上,左宗棠也是步步莲花,从封疆大吏到军机大臣,拜东阁大学士,封二等恪靖侯,如此光鲜的履历竟然全是他在生命末段20余年间完成的,确实堪称人间奇迹。这种特例就不免会勾起人们的好奇:49岁之前,左宗棠在干嘛?他在做上门女婿、塾师和幕僚,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在行动、阅读和思考,种种磨炼皆为修行。他到底是如何积健为雄的?这个问题特别值得探究。   耕读本色是书生   1812年冬,左宗棠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东乡左家?F,祖父左人锦是穷秀才,以耕读为本,以授徒为业,父亲左观澜也是穷秀才,长年坐馆,教书育人,两袖清风,一怀明月。1832年,左宗棠与二哥左宗植一道参加湖南乡试,联袂中举,宗棠是第18名,宗植是第一名(解元)。嗣后,南城灯火,北道风霜,这位长沙城南书院的高才生先后三赴春闱。换成别人,考过三番,早已被“烤得焦糊”,但左宗棠神完气足,索性将八股制艺抛在脑后,拣选出一些经世致用的名著来,潜心研读,宛如春蚕,胃口大开,钻进兵书、农书、医书和有关漕运、河务、盐政、舆地的簿籍中,“饕餮无餍”。在他看来,唯有这些实学才是硬道理。   湘贤名宦贺长龄、贺熙龄兄弟阅人无数,得其交口极赞的人少之又少,他们都将左宗棠视为不可多得的国士。贺熙龄主持长沙城南书院讲席时,左宗棠是其门下弟子,两人亦师亦友,情谊牢固。1839年,贺熙龄离湘赴京,船至九江,赏月忆旧,赋七律一首,《舟中怀左季高》,诗前有小序:“季高近弃词章,为有用之学,谈天下形势,了如指掌。”知子莫若父,识徒亦莫若师,左宗棠大材????,贺熙龄青睐有加。   1842年夏天,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奇耻大辱的开端。左宗棠正当而立之年,一介布衣,心忧国运,赋《感事诗》四首,有句“和戎自昔非长算,为尔豺狼不可驯”,主战之意不可遏止。他还撰成军事方略六篇,“料敌”“定策”“海屯”“器械”“用间”“善后”,对付英国侵略军的战守机宜尽在其中,无奈朝廷中主和派占据了绝对上风,其策无处可投,其言无人肯听,对此左宗棠只能徒唤奈何。   在外人看来,左宗棠真是淡定到了出奇的程度,亲友不堪其忧,他却沉得住气,读书破万卷,坐馆课孩童。他的学生是已故两江总督陶澍的儿子陶桄,这位弟子还是他未来的女婿。当初,左宗棠与陶澍结缘纯属偶然。1837年,两江总督陶澍请假回乡扫墓,途经醴陵。其时,左宗棠在渌江书院任山长。陶公过境,总督驻节,县令是东道主,派人精心布置馆舍,左宗棠受其请托,撰写楹联。陶澍抵达住地,下轿伊始,不免有些疲惫,但这副楹联令他倦意全消,眼前一亮:“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此联对仗工整,气势非凡,妙就妙在将陶澍受道光皇帝特赏、蒙圣上赐书“印心”二字的快意事无痕纳入。陶澍激赏久之,立刻召见了年轻的山长,“纵论古今,至于达旦”。一年后,左宗棠第三次进京参加会试,落第后乘船南下,绕道江宁,谒见陶澍,欢叙之余,彼此相约结为儿女亲家。1839年,陶澍病逝于江宁,左宗棠受恩师贺熙龄重托,赴安化小淹收陶澍之子陶桄为徒。陶家的藏书汗牛充栋,陶澍的奏疏是政界出色的范本,左宗棠在此潜心清修,“因得饱读国朝宪章掌故有用之书”。左公心高气傲,至此格外谦虚,多读有用之书,宏其?N蓄,为异日展布预先做好知识储备。   “买山而隐,为苟全之计”,“但愿长为太平有道之民”,左宗棠并非口头说说、笔头写写而已。从29岁到37岁,左宗棠在安化陶家坐馆8年,每年束?能得200两白银,家中用度多方撙节,几年的积蓄足以让左宗棠了却一桩心愿。1843年,左宗棠相中湘阴县东乡的柳庄,购入70亩土地,建成小型庄园,“略以古农法之便于今者行之”,“日与庸人缘陇亩”,植桑栽茶种稻谷,还喂了猪,养了鱼,鸡鸭成群结队,“别有一段乐意”。1852年,左宗棠为左氏家庙撰写新联: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在不惑之年,他仍以耕读为本,认为“良农胜过贵仕”,务实学之君子必敦实行”。   左宗棠以耕读为本,受益良深,其荦荦大端有四:一,知稼穑之劳苦,晓民生之艰难,日后他做封疆大吏,重民命、惜民力均出于自觉;二,以实学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实学,力戒空疏,务求切实;三,收放自如,进退有据,进则能兼济天下,退则能独善其身;四,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经世致用,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