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义悦其心岳麓书院学规对当代高校学生手册启示.docVIP

以理义悦其心岳麓书院学规对当代高校学生手册启示.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理义悦其心岳麓书院学规对当代高校学生手册启示

以理义悦其心岳麓书院学规对当代高校学生手册的启示   摘要: 岳麓书院学规,虽几经流变,却一直“以理义悦其心”为特点,具体体现在以“理义”为核心,以讲究求道、择良友、贵笃行为核心,激发学生内心向善的本性;以“徽言”为载体,讲究以温婉劝勉式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尊敬与诚意,使学生易于从心底接受;并最终以“悦其心”为目的,培养了大批爱国、为民的思想家。这为当代高校学生手册提供了启示:核心理念的转变,即由从上而下的管理者到“以理义悦其心”的引导者;内容的转变,即由重智育、行为规范的内容转变为加强德育的内容;话语的转变,即由严肃刻板的语言转变为温婉劝勉式的语言等。   关键词:理义;徽言;行为规范;德育;岳麓书院学规;高校学生手册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6)01-0081-04   学规,是为古代书院师生所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一般包括学约、学则、学箴、戒条、揭示、教条等[1]。关于古代书院学规的制定,朱熹曾经指出“尝谓学校之政,不患法制之不立,而患理义之不足以悦其心。夫理义不足以悦其心,而区区于法制之末以防之,是犹决湍水注之千仞之壑,而徐翳萧苇以捍其冲流也,亦必不胜矣。诸生蒙被教养之日久矣,而行谊不能有以信于人,岂专法制之不善哉”[2]。岳麓书院学规,是岳麓书院精神的高度体现,正因其“以理义悦其心”的特点,虽流传千年却经久不衰,对当代高校学生手册(又称“守则”)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岳麓书院学规的流变及其特点   岳麓书院自北宋时期开创以来,其学规虽几经流变,其主旨却一直紧紧围绕着“传道济民”而展开,且日趋成熟。岳麓书院学规的文本主要包括《白鹿洞书院揭示》、《岳麓书院学规》(李文?莅妫?、《岳麓书院学规》(王文清版)、《岳麓书院学箴九首》、《读经六法》、《读史六法》、《六有箴》等。   1.岳麓书院学规的流变概况   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再至潭州。为了振兴岳麓书院,他颁《白鹿洞书院揭示》于岳麓书院,以贯彻其办学方针和教学思想。这是岳麓书院最早的一个正式学规,对岳麓书院的教学、学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李文?萆先卧缆词樵荷匠さ牡谝患?事就是抓学规的制定。虽然岳麓书院早有《白鹿洞书院揭示》通行于世,然而物转星移,学规亟需充实与发展。因此李文?莸饺卧缆词樵汉螅?以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基础,针对当时学生具体情况,续订了《岳麓书院学规》。   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王文清掌教岳麓书院。在他到任之前,曾经鼎盛一时的岳麓书院已是十分荒凉了。为了中兴岳麓书院,王文清从学风和书院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对岳麓书院进行了整顿和建设,其中就包括制定新的“学规”和“学箴”。在经、史学上,王文清亦制订了《读经六法》与《读史六法》[3](P33)。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旷敏本始掌教岳麓书院。他对岳麓书院的贡献,主要是继承了前届山长王文清以“学箴”教育学生的方法,又增订了六条“箴规”,形式也是“四言诗”,题为《六有箴》。   2. 流变的特点   (1)精神永恒。岳麓书院学规虽然几经流变,但却是岳麓书院精神――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和知识追求的学术精神的永恒体现。因此,岳麓书院学规的精神也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个是求道,即规定进德立品、修身养性的程序和方法,既多理性之分析与规劝,更重日用伦常规范的建立。   另一个是求学,即指示读书、治学的门径和方法,教育学生要惜时励勤,如《六有箴》中“惜阴待旦,秉烛焚膏,砥节砺行,冥冥昭昭[4](p16)”。同时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质疑精神,王文清在学规中要求学生“疑误定要力争[3](p33)”。   (2)因时制宜。作为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时间的洗礼。不管是社会的大环境还是学院的小环境亦或是学生心理的微环境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套学规在经历了时间的冲刷之后难免被风化为陈规,不愿默守,则必然需要修补或是更换。岳麓书院的学规也因此打上了因时制宜的烙印。如李文?莸难Ч嬗搿栋茁苟词樵航沂尽废啾冉显蚓哂懈?强的针对性。因为《白鹿洞书院揭示》原为朱熹为白鹿洞书院所作,更贴近白鹿洞书院学生在当时的学习生活,而李氏学规则是在其上任之后细心观察岳麓书院学生学习生活,根据当时学院特点所制,不仅与时俱进,更是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3)具体实用。岳麓书院学规的每一次流变,都使其从形而上的哲理气息愈向形而下的具体实用靠近。道理愈发少讲,而具体可操作性愈发加强。如王文清的学规中,并无抽象的哲理思辩,而是将孝、忠、礼、俭、廉、悌、义、节等传统美德都化作“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勤俭;处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