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古代民、民俗(唐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说中国古代民、民俗(唐2)

图说中国古代民风、民俗(唐2) 唐·祭扫 ??? 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黄泉不知生人泪;暮雨萧萧惆怅归。  《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按:传说介子推于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为不举火,谓之禁烟。唐王建《寒食行》:“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垅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但看垅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在唐代寒食扫墓,后来与清明祭扫合为一事。《东京梦华录》:“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 ? 唐·走马射箭 ??? 垂杨金堤翠幕连,健儿走马射堂前。国家尚武多才俊,方显干城诸英贤。   孟浩然诗《上巳洛中寄王九迥》:“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唐·浴佛节 ??? 佛光普照遍长安,吃斋诵经建寺庵。居士男女多布施;为求来生结善缘。   相传夏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常于此日诵经,以各香浸水灌洗释迦之太子诞生像;纪念佛之诞生,称为浴佛节。唐代佛教信仰极盛,长安善男信女多于此日施舍。此风迄宋明依然。《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日下旧闻考》:“京师僧人念佛号者,辄以豆记其数。至四月八日佛诞生之辰,煮豆微撒以盐,邀人于路请食之,以为结缘。今尚沿其旧也。” ? 唐·拜新月 ??? 妆楼鸾镜拜月明,再乞嫦娥驻美容。蛾眉新月今相似,如水流年叹无情。   唐代妇女拜新月,多是祈求青春常驻。常浩《赠卢夫人》:“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中唐大历才子吉中孚之夫人张氏有《拜新月》之诗:“拜新月,拜月汝楼上;鸾镜始安台,蛾眉已相向。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昔年拜月逞容辉,如今拜月双泪垂。回看众女拜新月,却忆红闺年少时。”看来,拜新月应是年轻妇女的事。 唐·刺青 ??? 长安少年多英雄,胴臂竞相比雕青。精刺五彩多奇妙,东传扶桑有遗风。 ??? 刺青是古代纹身风俗的遗迹,许多民族都曾有过。古书记载:周代的越人即披发文身。后来民间的刺青已没有上古图腾崇拜的内容。唐代民间特别流行刺青,当时称为札青、点青、肤札、镂身。刺的内容有各种图形,文字以及人物佛像等。《酉阳杂俎》载:“荆州街子葛清,自颈以下,遍札白居易诗。段成式尝与荆客陈至呼观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暗记,反手指其札处,至‘不是花中偏爱菊’,则有一人持杯临菊丛;‘黄夹缬窠寒有叶’,则指一树,树上挂缬窠,文绝细。凡札三十余首,体无完肤。陈至呼为‘白舍人行诗图’。”唐代刺青的技术水平已很高妙,‘又有王力奴以钱五千,召工札胸腹为山池亭院,草木鸟兽,无不具悉,细若设色。’《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浪子燕青等皆刺得一身好花绣,说明宋代仍有刺青。宋后便少见。刺青唐代传入日本,迄今仍有满身刺五彩图形者。 ? 唐·折柳 ??? 跋山涉水轻别离,天涯芳草亦萋迷。只因登程常折柳,桥畔岸边皆秃枝。   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隋末无名氏《别诗》: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此为较早之思行人而折柳之诗。唐王之涣《送别》云: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韩翃《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敦煌出土唐代民间曲子抄本《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最初因相思而咏柳,后来送别时折柳以示相思。王翰《凉州词之二》: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折杨柳”者,乃胡笳与笛之曲目名也。其取名折杨柳,当与离人相思有关。 唐·步障 ??? 国殷民富夸盛唐,豪门出行步障长。可怜明皇幸蜀路,难遮风雨任凄凉。   晋代即有步障,贵族富家出门要用步障遮住路的两侧,尤其内眷不欲路人看见。《晋书》:王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石祟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唐代贵家妇女出门,仍用步障;在敦煌莫高窟唐代多处壁画中有步障出现。但更多的不是长形固定步障;而是方形活动步障,以横梁展障,梁中间接一竖杖,由男役持之,可以随人移动。妇女下车,即用步障遮之。 ? 唐·骑驴打球 ??? 吐番马球号波罗,传入大唐靡中国。民间亦好击鞠乐,无奈马少骑驴多。 ??? 马球藏语称波罗。在唐初传入长安后,即为皇帝和贵族们所喜好。盛行情况可见《封氏闻见记》。尤其到唐玄宗时,打马球风气大盛。波罗球大如拳头,用坚韧木料制成,内部挖空,外面涂色或装饰。故又称『朱球、画球、彩球、七宝球』等。球杖长数尺,击球一端呈弯月形。球场宽阔平坦,两端各有球门,两队球手骑马入场,打入球门为胜得一筹,将筹插在球门上。当时也有在大街上打球者,也有骑驴打球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