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畔访萧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呼兰河畔访萧红   不久前在一次刻意策划的旅程中,我远赴黑龙江省的呼兰市,拜访了萧红的故居。我20几年前就听过萧红的大名。她是位很著名的三十年代左翼女作家,可惜死得早,在政治上又没有丁玲活跃,影响力就不如丁玲了。著名汉学家葛浩文曾为她写过《萧红评传》,他既激赏她的文学天才,又怜惜她的坎坷身世,令人一掬同情之泪。   萧红一生悲苦,不但遇人不淑,而且短命而死。她只活了30岁,结了两次婚,但两个丈夫都虐待她,难怪她会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个女人”。幸亏她才气过人,作品又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一向为前进知识份子所青睐,被誉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排名在丁玲、冰心之上。她最优秀的作品是遗作《呼兰河传》,是部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她曾住过香港一段时间,死后葬于香港的浅水湾。名作家金庸先生激赏不已,曾特地去浅水湾凭吊她的坟墓,并遗憾地说“深恨未能得见此才女”。   基于女性主义的立场,我以前其实是不怎么欣赏萧红的,早年从未好好地研读过她的作品。我觉得萧红习于依附男人的软弱个性,和选择男人时不够敏锐的直觉和观察力,是要为她自己的不幸人生负一部份责任的。相形之下,丁玲比她强悍、聪明得多,一生结了三次婚,总能嫁到疼惜她的男人,熬过一连串严酷的生命考验,获得最后的胜利。   然而,大概我与萧红注定要相遇吧!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缘下,我终于打开了《呼兰河传》的扉页。一读就放不下,专注地读完后,她那诗般的文字,历历如绘的东北景物刻画,死亡前夕浓厚的怀乡情绪,仍不停地回荡在我的脑海里。难怪茅盾说过:“它(《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可抑遏地引起我想亲睹呼兰河的欲望。   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是一幅美丽的风景,一道通往未知世界的媒介,从小就激起了她对神秘远方的向往。她的书上写着:   我第一次看见河水,我不能晓得这河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那河太大了,等我走到河边上,抓了一把沙子抛下去,那河水简直没有因此而脏了一点点。河上有船,但是不很多,有的往东去了,有的往西去了。也有划到河的对岸去的,河的对岸似乎没有人家,而是一片柳条林。再往远看,就不能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了,因为也没有人家,也没有房子,也看不见道路,也听不见一点音响。我想将来是不是我也可以到那没有人的地方去看一看。   我不禁想着:那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水呢?就像松花江一样的壮阔吗?河水是清澈还是浊黄?河边的柳树林是茂密还是稀疏?而萧红住在离河多远的地方呢?是什么样的动力终于驱使她跨越了这条河水,到对岸的大城哈尔滨去流浪,因而邂逅了萧军,写下她文学传奇的第一章呢?   于是,两年前我便安排了一次东北之旅,把呼兰、哈尔滨都列入我的旅游版图之中。呼兰市是个位于呼兰河畔的小城,离哈尔滨只有一小时的车程,据说城里如今纪念着萧红故居,修葺得焕然一新。那天我跟朋友包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呼兰市。出了哈尔滨市区后,一路上只看到肥沃的黑土地、犁土机,和勤奋工作的农民。时值六月,东北的初夏乍至,紫丁香花谢了,高粱、玉米才长到半尺高,绿油油的嫩叶被黑土映得格外鲜明。哈尔滨是个商业大城,呼兰便是它的谷仓。进了呼兰市,司机到处问路,七拐八弯地终于找到我们的目的地。   一进大门,我便噤住了。那是栋很典型的东北四合院,有着鲜红的梁柱,灰黑的屋顶,和齐整美丽的格子窗。院前有个花园,夹竹桃、罂粟花正开得灿烂。群花中坐着一个浏海覆额的少女,一手拿书,一手支颐,温柔地沉思着,那便是萧红的石膏像了。她有一张轮廓鲜明的瓜子脸,一双大大的睛像是会说话。我不禁想起她曾在这个花园中消磨过大部分的童年岁月,因此用过许多笔墨来描绘这个园子的四季更迭: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在她的故居生涯中,除了这个花草缤纷的花园外,萧红还常提到她慈爱的祖父。东北人有着重男轻女的习俗,萧红家境虽富裕,父母却都不怎么疼爱她,祖母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对她好。祖父的爱,变成了她童年惟一的救赎。祖父不但有学问,教她念唐诗,为她打下了日后从事文学创作的基础。祖父也是个美食家,又会做菜,常下厨烧些好东西给她吃,替她的生活制造了不少欢乐。   一般人只知道萧红喜欢文学,其实萧红也雅好美食。《呼兰河传》中提到日常饮食的文字就相当多,有一回她提到祖父如何做烤猪和烧鸭给她打牙祭,把人的馋虫都给引上来了:   除了念诗之外,还很喜欢吃……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吊了上来……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