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完善研究.docVIP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完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完善研究   摘要:2011年8月30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一次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经揣摩后不难发现,新《刑事诉讼法》中对该原则的设立仍有不足。为了实现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法律价值,需要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关键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沉默权;制度构建;如实回答义务;保障人权   1.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概述   1.1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含义及在我国的确立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又称为不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反对强迫自我归罪原则等。该原则究竟源自普通法传统,还是内生于大陆法系程序法定主义,抑或属于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底限要求,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2012 年3月14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于 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第5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这标志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的确立。   2.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价值追求   2.1防止司法工作人员暴力取证,提高证据质量   自白作为证据的基础在于其真实性,而强迫获得的自白并不是出于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其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2]。被强迫提供自证其罪证据的人因此很可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撒谎。其次,即使通过刑讯逼供得到的口供是真实的,刑讯逼供本也侵犯他人的尊严与人权,得到的口供有违程序法。因此,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可以形成一种重要的防御方法,确保自白的材料不会被不适当地作为反对该个人的证据。   2.2维护人的尊严和主权   被强迫自证其罪往往导致被追诉人、证人处于残酷、难以选择的困境,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最基本的价值在于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它不仅仅是一项证据规则,更是一项人权原则。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主旨在于承认、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格尊严和诉讼主体地位,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和诉讼地位又是宪法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基本的权利。   2.3明确举证责任,平衡控辩力量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该条规定了在刑事公诉案件中,举证责任是由代表国家行使追诉权的特定主体来承担的。强迫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自证其罪,等于将追诉机关的举证责任转移给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追诉机关本来就是强势主体,再把举证责任转移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3.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存在的问题   3.1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定混乱不清,目的不明   在《新刑事诉讼法》对于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使用的是“证实”一词。《新华词典》对“证实”的解释为:“证明其确实。”而“证明”的解释为:“用可靠的材料或事实来表明或判定真伪对错。”诉讼证明是指,诉讼主体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要求,运用证据揭示或认定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5]   首先,从字面来理解,证明注重的是过程,至于待证的事实是否存在并不是重点;证实注重的是结果,其不仅要求证明待证事实,而且要更进一步得出待证事实的真伪。将二者对比可以得出:证实的标准要远远高于证明的标准,“证明”是“证实”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其次,在上述中基于外国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我们已经论述该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不得强迫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和不得强迫承认犯罪。但是基于以上对于“证明”与“证实”的释义,笔者对于“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推理的结论为:不得强迫任何人用可靠的证据认定自己确实有罪。那么按照此标准,我们可以得出来的结论就是:虽然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但是仍然可以要求任何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证据证明自己有罪或者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但不必达到可以证实的程度。   最后,基于以上的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刑事侦查讯问过程中,国家公安司法工作人员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提出证据证明自己有罪或者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甚至是可以强迫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进行自我归罪。然而,在上述中笔者已经论述,反对强迫自证其罪追求的价值之一就是:防止暴力取证,遏制刑讯逼供。按照上述推论,既然刑事诉讼法只是承认“不得强迫任何人用可靠的证据认定自己确实有罪”这一标准,那么公安司法机关就仍然可以要求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提出证据证明自己有罪或者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甚至导致公安司法机关可能为了获取证言而刑讯逼供,这显然与立法的意图相违背,不能防止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