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CI 技 术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乔飞 病 例 王××,男,51岁,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拟行“胆囊切除术”; 一般情况好,术前各项检查均无异常; 麻醉?药物? 饮以毒酒,迷死三日,乃剖胸探心,互为易置,投以神药,既悟如初矣 。 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 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付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 麻醉四要素:镇静催眠、镇痛、肌松、抑制不良应激反应 短效全麻药 1986年 —— 丙泊酚 1990年 —— 七氟烷 1996年 —— 瑞芬太尼 TCI问世 1996年 —— Diprifusor 上市 TCI(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靶控输注 智能化的计算机控制输注系统,可使血浆药物浓度快速达到设定的目标浓度,并可随时调整。 输入病人的体重和年龄,按所需的血药浓度(单位μg/ml)自动设定输注速度。 TCI-优势 静脉给药方法--单次和重复静脉注射 静脉给药方法--持续静脉注射 静脉给药方法-- 靶控输注(TCI) 分析现代TIVA 和TCI的优越性,主要是由于丙泊酚的临床应用。 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征; 苏醒的迅速和完全; 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很低。 丙泊酚优良的苏醒期特性是TIVA 优越性的主要原因 TCI 理 论 基 础 t1/2Ke0 ke0 —— 效应室转运至中央室速率常数 t1/2Ke0 = 0.693/ke0,是效应室药物浓度血浆和平衡达一半的时间; ke0越大, t1/2Ke0越小,效应室达峰时间越快。 丙泊酚ke0=0.26/min,达峰2min; 芬太尼ke0=0.147/min,达峰3.5min。 t1/2cs t1/2cs (Context - Sensitive Half Time) ——持续输注敏感半衰期 指停止持续输注药物后,中央室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 ; 随药物输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在多房室模型时能很好地描述机体对药物的处置速度 。 t1/2cs——静脉麻醉药 t1/2cs——麻醉性镇痛药 TCI 临 床 应 用 效应室靶控输注及血浆靶控输注 例:丙泊酚诱导 血浆为靶控目标,丙泊酚达到95%平衡(效应室达到95%的血药浓度)需9min; 效应室为靶控目标,血浆丙泊酚4min便可与效应室平衡并达到目标浓度。 丙泊酚量效关系示意 丙泊酚TCI的实施 麻醉诱导(术前药、年龄) 无术前药 4-8 ug/ml 有术前药 2-6 ug/ml 20岁后,每10岁靶浓度下降0.24 ug/ml 麻醉维持(常规辅助镇痛药) 小手术 1.5-4.5 ug/ml 大手术 3-6 ug/ml TCI-临床应用 丙泊酚TCI的实施 苏醒 睁眼 1 – 1.5 ug/ml 定向力恢复 1.2 ug/ml 清醒浓度与输注时间有关,时间越长,清醒时血浆浓度越高,而效应室浓度相同。 静脉麻醉药的血浆靶浓度参考(ug/ml) 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诱导,设置靶浓度为4.0μg﹒ml-1,术中维持丙泊酚(3.2±0.6)μg﹒ml-1+ 瑞芬0.15μg﹒kg-1﹒min-1 . TCI-展望 TCI代表了今后临床麻醉可控、精确和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群体药代参数 vs 个体药代参数 围术期生理条件的改变 麻醉的均衡性 (镇静、镇痛和肌松) * 病人数据 年龄、体重、身高等 内含药代学程 序的微处理器 输注泵 病人 TCI系统的组成部分 麻醉医生选择目标控制浓度 ??? 效应室浓度 血浆浓度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 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大;药物的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不能达到满意的平衡状态。 单次+ 持续静脉给药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 持续静脉给药 达稳态血浆浓度需4 ~ 5个半衰期,随输注时间延长,清除速率减慢,血药浓度逐渐升高产生蓄积作用,难以时调节血药浓度。 维持恒定的血浆浓度,随意调节,易保持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的平衡,麻醉过程更为平稳,可预测病人清醒时间。 治疗窗 血浆浓度 效应室浓度 0 0.5 1 5 10 抗癫痫作用 抗呕吐作用 抗瘙痒作用 镇静作用 麻醉作用 丙泊酚的血药浓度(?g/ml) 5.2 丙泊酚+芬太尼1ng/ml 1.6 1.0 1.2 0.6 氯 胺 酮 0.2-0.3 0.31-0.5 依托咪酯 0.05-0.08 0.25-0.35 0.14-0.6 咪唑安定 6 39.8 15.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