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新煤矿井田新井设计(回采工作面断头支护方式浅析).docVIP

沁新煤矿井田新井设计(回采工作面断头支护方式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1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 1页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 矿区概述 1.1.1 矿区地理位置 沁新煤矿位于山西省沁源县西部西部李元乡境内,东距沁源县城17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0′10″~112°12′25″,北纬36°32′35″~36°34′45″。该井田为不规则的多边形。 图1-1 沁新矿区交通位置图 沁(源)~洪(洞)公路从矿区北部通过,向东17km至沁源县城接汾(阳)~屯(留)二级公路及沁(沁源)~沁(沁县)铁路,距太焦线沁县火车站76 km, 距309国道张店镇54 km,距南同蒲铁路介休市100 km、平遥县城105 km,交通极为便利(见图1-1)。 1.1.2地形、地貌 本井田位于太岳山东源,属中、低山区。本区基本为基岩裸露区,但地层多被植被覆盖。区内山高沟深,地形复杂,最高点在井田中部摇岭湾,高程1423.6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部河床,高程1152.0m,相对高差271.60m。井田内沟谷发育,并呈放射状展布。 1.1.3河流水系 本区属沁河水系,井田内无大的河流通过,东北部沟谷水流入狼尾河,西南部沟谷水流入柏子河,均为季节性河流。井田内历年最高洪水位线1149.5m,井口均位于洪水位线以上。 1.1.4 矿区气候条件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据沁源县1988~1997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 8.6 ℃,最高气温可达35.6 ℃(1995年7月5日),最低气温-25.8 ℃(1990年2 月1 日)。年平均降水量 634.0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547.2 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结冰期为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为800 mm(1993年)。夏、秋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4 m/s。 1.1.5 矿区的水文情况 本井田位于太岳山东源,属中、低山区。本区基本为基岩裸露区,但地层多被植被覆盖。区内山高沟深,地形复杂,最高点在井田中部摇岭湾,高程1423.6 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部河床,高程1152.0 m,相对高差271.60 m。井田内沟谷发育,并呈放射状展布。 本区属沁河水系,井田内无大的河流通过,东北部沟谷水流入狼尾河,西南部沟谷水流入柏子河,均为季节性河流。井田内历年最高洪水位线1149.5 m,井口均位于洪水位线以上。 1.2 井田地质特征 1.2.1 煤系地层 本矿区位于沁水煤田的西部边缘,霍山隆起的东侧。矿区内地层出露较好,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下石盒子组上段,上石盒子组下段、中段,第四系更新统及全新统地层以角度不整合零星覆盖于区内各时代地层之上。现结合矿区内及附近钻孔揭露资料,对矿区内的地层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1)、奥陶系(O)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石灰岩、角砾状泥灰岩及泥质白云岩,下部夹似层状石膏,上部方解石细脉发育,具铁质浸染现象。 (2)、石炭系(C) 1)中统本溪组(C2b) 与下伏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组厚度12.23-25.70 m,平均19.19 m,岩性以灰、灰白色铝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石灰岩及薄煤层,底部多为以结核状黄铁矿为主的铁铝质岩。 本组含植物化石鳞木、芦木及动物化石蜓科。 2)上统太原组(C3t) 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厚度101.79-119.10 m,平均111.51 m。由泥岩、粉砂岩、砂岩及石灰岩和煤层组成。按岩性组合可将本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各段特征详见本节含煤地层部分。 (3)、二叠系(P) 1)下统山西组(P1s) 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厚度44.50-54.38 m,平均50.99 m。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 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厚度114.43-122.55 m,平均117.10 m,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 下段(P1x1) 厚度38.90-72.71 m,平均57.04 m。岩性为深灰色、灰色泥岩、粉砂岩夹浅灰色细粒砂岩,下部夹极不稳定的薄煤层,底部K8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层面富含炭屑及白云母片,具交错层理,局部相变为粉砂岩。 上段(P1x2) 厚度42.79-75.53 m,平均57.08 m,以浅灰色、灰绿色、紫红色泥岩为主夹黄绿色中细粒砂岩,底部K9为灰绿色中细粒砂岩,顶部常为紫红、灰绿色含大量菱铁质鲕粒的铝质泥岩,俗称“桃花泥岩”,是确定上石盒子组底界K10砂岩良好的辅助标志。 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与下伏下石盒子整合接触,厚度505m左右,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本区只有上石盒子组下段及中段大部分地层,厚度约400 m左右。 下段P2s1) 平均厚度212.41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