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黄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摘 要:该文对安徽省近几年黄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找出了安徽黄瓜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今后安徽黄瓜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黄瓜;产业现状;发展思路;安徽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4-67-04   安徽省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年日照1 800~2 500h,无霜期200~250d,降水量800~1 600mm,全省境内均适宜黄瓜栽培。安徽襟江带淮,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且公路、铁路、内河运输及空运能力较强,邮电通讯发达,已经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便于黄瓜销售及产业对外交流。   黄瓜是安徽省居民菜篮子中最主要的蔬菜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周年需求量大,目前安徽省黄瓜市场供应以山东、海南等地黄瓜占比较高;本地黄瓜生产量不能满足周年市场需求;本文对安徽省黄瓜产业中品种布局、产业分布、栽培模式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今后安徽省黄瓜产业发展思路,为政府和生产者提供参考建议,以期促进蔬菜产业稳定发展。   1 发展现状   1.1 区域化生产特征明显 近年,安徽省黄瓜年播种面积在5.33万~6.7万hm2之间,淮河以北、沿江江南均有栽培。比较集中的黄瓜产区在亳州市的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阜阳市的颍东区、临泉县,淮北市的濉溪县、烈山区、相山区、杜集区,宿州市的灵璧县、泗县、砀山县、??桥区、萧县,合肥周边县区,马鞍山市的和县;安庆市的岳西、潜山、太湖,宣城市的郎溪、宁国、绩溪,黄山市的太平、歙县、屯溪等。   安徽省黄瓜栽培区域化特征明显。江淮之间、淮北地区栽培品种以密刺黄瓜为主,主要栽培品种有“津优系列”、“津研系列”、“津春系列”、“德瑞特721”、“中农16”、“中农116”等,该区域是我省主要的黄瓜规模化种植产区,如宿州市灵璧(灵璧县渔沟镇纸房村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华缫农业专业合作社有173.33hm2黄瓜生产基地,有温室大棚400余个,年产黄瓜5万t以上;淮北市的濉溪县北山镇龙桥的3个村有连片日光温室133.33hm2,该市烈山区、相山区、杜集区也是黄瓜规模化生产聚集地,亳州市的谯城区、蒙城县黄瓜年种植面积在2 000hm2以上。而我省沿江江南地区、大别山区的一些县区,因其立地环境及产业基础较好,近年来部分新建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实现了稳定的规模化种植,栽培品种结构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以本土白皮老黄瓜、花皮无刺黄瓜为主,而“津优系列”、“津研系列”、“津春系列”、华南型密刺黄瓜种植比例相对较小,如黄山白皮老黄瓜、太湖花皮黄瓜等地方特色品种,在黄山、太湖岳西、潜山、歙县、太平等地的黄瓜产业化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1.2 栽培模式多样化,比较效益高   1.2.1 主栽方式和茬口安排 我省黄瓜栽培方式主要有日光温室越冬长季节栽培、塑料大棚春早熟栽培、露地越夏栽培、大棚秋延栽培等。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整个生长周期从当年的9月至次年的5月初,上市期在元旦或春节至4月底,后茬接苦瓜、菜豆、豇豆等蔬菜,该种栽培方式主要分布在我省淮北、阜阳、亳州等地。塑料大棚栽培,上市期在4月中下旬或国庆节前后,主要茬口为“春夏两大茬”、“黄瓜套苦瓜”、“西葫芦、大蒜、西红柿、辣椒+黄瓜”,该种栽培方式主要分布在宿州与亳州地区。露地栽培方式分布较广,5月上旬定植,6月上旬上市,主要分布在亳州、宣城、淮北、阜阳等地,长江以南地区黄瓜栽培方式主要以露地越夏黄瓜为主。南北茬口安排略有不同,淮北地区主要为黄瓜拉秧后接茬萝卜或白菜,沿江江南茬口安排以“茄果类蔬菜+黄瓜+茄果类蔬菜”为主,“大田作物(油菜、小麦)+黄瓜)”为辅。   1.2.2 产量和效益 栽培方式不同,其产量及效益有所不同。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调查,2015年,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产量10 000~15 000kg/667m2,产值5~6万元,667m2综合成本0.8万~1万,效益4.2万~5万元;塑料大棚栽培667m2产量在7 000~11 000kg,产值7 500~14 000元,综合成本3 000~7 000元,效益4 500~7 000元;露地栽培667m2产量5 000kg,产值5 000~7 000元;667m2综合成本2 000~3 000元,效益3 000~5 000元。   黄瓜生产成本收益情况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近4a来黄瓜生产成本出现大幅度增长现象,人工成本占比逐年增长。其中露地黄瓜生产近3a总成本较2011年增长比率分别为32.4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