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排水工程设计准则
PAGE
PAGE 1
排水工程設計準則
通則
設計原則
國道公路排水系統之設計,依地區降水特性、排水設施之重要性、經濟性及安全性以及災害風險損失而定,以立即排水為原則。
國道公路排水系統設置之目的,在於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對國道公路造成災害及影響行車安全,並維持其經過地區受影響之既有排水和灌溉系統之正常功能。設計範圍原則上為與國道公路行車、維護與安全有直接關聯部份。
因國道公路施築而產生或原已存在之區域性防洪、排水、水土保持等問題,將協調各主管機關配合辦理。
所有排水設施,均採重力方式排水為原則,除非必要始使用機械排水或倒虹吸工,以減輕維護管理費用。
公路興建新設之排水系統與原有排水系統之銜接時,須防止下游現有溝渠沖刷。山區較陡處,以跌水工或陡槽等方式處理,於消能後始導入現有排水溝內。
為重視生態保育與維護自然景觀,本工程之設計儘量採透水鋪面,減少地表逕流量,並於服務區、工務段等區位之綠地配合整地成凹窪狀以增加地下水下滲量。另除結構性或安全性之需要外,可考慮配合當地既有之自然材料以乾砌、漿砌、石籠或其他之生態工法降低對自然景觀之衝擊。
參考規範
本計畫路段排水工程設計準則除配合水利主管機關公告之治理基本計畫或規劃報告訂定外,主要配合下列規範規定辦理,惟現況水理環境特殊者如土石流危險溪流,為維護公共安全,將採用較高標準訂定。
交通部,公路排水設計規範。
經濟部,跨河建造物設置審核要點。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技術規範。
逕流量
排水構造物通水斷面須滿足上游集水區可能發生之尖峰逕流量,並應依據計畫採用可能發生之設計暴雨頻率、集水區面積及逕流係數大小估算尖峰逕流量。排水構造物設計逕流量之計算,於面積小於1,000公頃之集水區,得採用下列合理化公式(Rational Method)
Q =
式中 Q:某特定設計頻率之洪峰流量(立方公尺/秒)
C:逕流係數
I:降雨延時等於集流時間時,其特定設計頻率之降雨強度(公釐/小時)
A:集水面積(公頃)
至於面積大於1,000公頃之流域,採用河道量測(Stream Gauging)或單位歷線法(Unit Hydrograph Method)計算逕流量。
降雨強度
以對數皮爾遜第三類分佈法 (Log-Pearson Type Ⅲ) 進行頻率分析,求得鄰近各測站不同延時之各頻率年降雨強度,並以Horner公式求算降雨強度延時公式;並得參考公路排水設計規範所列台灣地區雨量強度參考公式推估降雨強度。
集流時間
集流時間為水流自流域最遠點至計畫地點所需時間,包括流入時間及流達時間,其計算公式如下式:
tc=t1+t2
式中tc:集流時間(小時)
t1: 流入時間(小時),指降水經地表面或成型溪由集水區邊界流至水道所需時間。經林地及草地之流入時間,以流經距離除以流速0.3~0.6公尺/秒計算之。
t2: 流達時間(小時),指降水經水道至計畫地點所需時間。於人工整治後之渠道,則依據渠道斷面、坡度、粗糙係數及設計流量依曼寧公式分段計算;至於天然山溝、溪谷河段則採用Rziha公式推估流達時間。
Rziha 公式:
t2=L/W
W=20(H/L)0.67
式中 t2:流達時間(秒)
W : 流速(公尺/秒)
L : 集水區最上游至計畫地點之水平距離(公尺)
H : 流域最高點至計畫地點之高差(公尺)
逕流係數
逕流係數依集水區水文、地文特性、未來土地使用與都市化程度等情況參照下表選用。
地 表 狀 況
逕 流 係 數
山區河川
0.75~0.85
陡峻山坡地
0.75~0.90
平緩山坡地或山嶺區
0.60~0.80
丘陵地或森林地
0.50~0.75
平坦耕地
0.45~0.60
水田及水塘
0.70~0.80
市街區(建築面積≧60%者)
0.50~0.90
村落(建築面積30%者)
0.30~0.50
工業區
0.50~0.80
不透水鋪面或路面及路側邊坡
0.85~0.95
施工中地表完全裸露
0.90~1.00
設計再現期
構 造 物 種 類
設計再現期 (年)
路面及路側排水設施
10
箱涵、管涵、溝渠改道及區域排水幹線
25
縣管河川及野溪之橋梁、堤防等
50 以上
中央管河川之橋梁、堤防
100 以上
註:1.有關主管機關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2.山坡地道路排水系統依水土保持技術規範規定為25年。
集水區面積
集水區係指排水設施計畫排除之逕流匯集之上游地區。在山區或丘陵區者,依分水嶺劃分;在平坦地區無明顯分水嶺者,依道路、鐵路、水路、堤防、河岸、田埂、建築物等突起之地貌劃分。
路面排水設施之集水區,依公路縱橫斷面及線型佈置所形成之分水界限劃分。
排水構造物水理分析
一般渠道之水理設計可視實際情況假設為一維定量近似等速流或一維漸變流。等速流水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