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其芳预言后期创作与艾略特影响
何其芳《预言》后期创作与艾略特的影响
摘要:何其芳在《预言》后期创作了一些具“荒原”色彩的诗篇。这些诗篇既渗透着艾略特的影响,又具有何其芳自身的特色。就前者而言,何其芳此类诗作中对都市荒凉、衰败的表现与批判、对“荒原”的环境描写及其意象艺术、怪诞的艺术表现,都与艾略特有着关系:就后者而言,何其芳对“荒原”的表现与批判主要是针对当时他眼中的古老民族的荒凉与衰败的,环境表现及其意象艺术也具有北方和北平古城的地方特色,而怪诞的艺术则主要是他的梦幻艺术个性在“荒原”诗作中的体现。
关键词:何其芳;《预言》;艾略特
中图分类号:I2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09)06-0807-06
我们在此说的《预言》后期亦即指《汉园集》的第二个时期。何其芳曾在《给艾青先生的一封信》中说:“《黄昏》那篇小文章就是一个界石。在那以前,我是一个充满了幼稚的伤感,寂寞的欢欣和辽远的幻想的人。在那以后,我却更感到了一种深沉的寂寞,一种大的苦闷,……《汉园集》里我的那十几篇诗的分辑更明显地说出了这种变异。前一个时期,就称它为幻想时期吧,我只喜欢读一些美丽的柔和的东西:第二个时期,应该是苦闷的时期了,虽然我仍然部分地在那类作品里找荫蔽,却更喜欢T?s?艾略特的那种荒凉和绝望,杜基退盖夫斯基的那种阴暗。”何其芳在这里明确地将《汉园集》(大致上也就是《预言》,《预言》由《汉园集》再加上后来创作的几首诗而编成))分为前后不同的两大类型诗作。现在我们检点何其芳的《预言》或何其芳的文集,也的确能够很清晰地见出前后诗作的这种不同。若从时间上说,前一个时期大致是1931~1933年的创作,后一个时期则是1934年后的创作,而犹以1934年和1935年的创作为主。由于何其芳前一时期的诗太出色了,所以,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其第二个时期的诗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然,最近几年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观,随着对西方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学影响研究的拓展、深入,人们也逐渐注意到了何其芳的这些具有艾略特色彩的,“苦闷”和“荒凉”的诗篇。例如在张洁宇女士的新著《荒原的丁香》中,就辟出专章专节,论述了何其芳此类诗作的一些特点,尤其探讨了它们与当时北平环境的关系。本文则主要打算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一下何其芳此类诗作与艾略特的诗尤其是《荒原》的关系,同时也关注何其芳此类诗作自身的特点。
一、何其芳的“荒原诗”与艾略特的关系
何其芳在我们上引的那段话中说他第二个时期“却更喜欢T-S,艾略特的那种荒凉和绝望”,并且称它们为“苦闷时期”。类似的表述,他还在《梦中道路》《一个平常的故事》等自述性文字中提过(前者的用语是“我读着一些现代英美诗人的诗”,“我发出一些‘绝望的姿势,绝望的叫喊”’。而后者由于写于延安时期,其用语中则仅提到“我的偏爱的读物也从象征主义的诗歌,柔和的法兰西风的小说换成了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受难的灵魂们的呻吟”。那么,艾略特对他此期的影响应当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现在主要需要关注的是,艾略特此时对他的影响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这种影响有多深?
何其芳此时期的创作与艾略特的诗尤其是《荒原》的联系,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看:第一,是对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都市人堕落的批判和诅咒。在艾略特的诗、尤其是《荒原》中,充满了对物欲横流的都市社会的批判,这一点,我们仅仅从《荒原》的一些标题就可以看出来。“荒原”本身的命名不用说了,《荒原》中几乎所有的小标题都强烈地影射着类似的意旨。如第一节的小标题是“死者葬仪”,第三节是“火诫”,第四节是“水里的死亡”,第五节是“雷霆的话”。这些标题很强烈地表现着艾略特《荒原》一诗的批判指向。它指向的是现代都市人沉溺于物欲、淫欲之浊水中,虽生犹死,只有在上帝之火、上帝的雷霆所带来的震怒和干霖中,人们才能得到拯救。至于诗中的具体描写,更是充满浓重宗教意味的批判和诅咒。如在第一节“死者葬仪”有这样的句子:“什么树根在抓紧,什么树枝在从/这堆乱石中长出?人子啊。/你说不出,也猜不到,因为你只知道/一堆破碎的偶像,承受太阳鞭打。”第五节“雷霆的话”中有这样恐怖的诅咒:“这里没有水只有岩石/岩石而没有水而只有一条沙路/那路在上面山里绕行/是岩石堆成的山而没有水/若还有水我们就会停下来喝了/在岩石中间人不能停止或思想/汗是干的脚埋在沙土里/只要岩石中间有水/死了的山满口都是龉齿吐不出一滴水……”其批判的严厉和诅咒的恐怖就类似但丁《神曲?地狱篇》中对罪恶亡魂受难的描写。与艾略特的这类极具形而上色彩的批判和诅咒相似,在何其芳的“荒原”诗作里,也有大量的形而上的批判和诅咒。如在《短歌两章》(其二)中,有这样的语言:
贪婪的向土中发掘的
人啊,你将睡在地下。
又在墓墟里起高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