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对敬敷书院的贡献及其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姚鼐对敬敷书院的贡献及其启示   内容摘要:安庆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著名的“省学”。敬敷书院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哺育了数十代学人,颇具文化影响力。两次担任敬敷书院山长的姚鼐对敬敷书院文化传统的贡献值得肯定。姚鼐对敬敷书院的贡献侧重在其教育精神和理念以及对书院教育的倾心。姚鼐主掌敬敷书院的实践,传承了桐城派思想,推动了桐城派文学的发展。姚鼐倾心教育的精神理念有其启示意义,代代学人需要传承这种精神理念,努力形成深具底蕴的校园文化传统。   关键词:姚鼐 敬敷书院 贡献 教育理念 启示   安庆的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1652年(顺治九年)由操江巡抚李曰?M建于安庆城内,始名培原书院。1733年(雍正十一年)奉旨改为官办,1736年(乾隆元年)定名为“敬敷书院”。“敬敷”一词,语出《尚书?舜典》,意思是恭敬地布施教化。   2013年3月,安庆师范学院“敬敷书院旧址”名列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成为安徽省唯一拥有“国保”单位的高校。敬敷书院是安庆师范学院的前身,历史文化价值丰厚。敬敷书院在清代滋养了数十代学人,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许多主教敬敷书院的山长和教员有着优秀的教育精神和理念,对文化传统的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两次执掌敬敷书院的山长(院长)姚鼐就是典型的代表。本文将探讨姚鼐对于敬敷书院的贡献以及对当下的启示。   一.姚鼐倾心教育的精神和理念   姚鼐(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桐城人,著名的散文家、桐城派大师、经学大师。和方苞、刘大??一起,被后人尊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四十辞官南归,主讲于扬州梅花、南京钟山、安庆敬敷书院等书院四十多年,其一生主要是从事书院教育活动。姚鼐在乾隆四十五年――五十三年、嘉庆六――十年两次担任敬敷书院的山长(院长),前后共14年。姚鼐入主敬敷书院期间以倾心教育和培植人才为己任。《清史稿》载:“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其学问和做人都让人敬佩。方东树、刘开、姚莹、管同、梅曾亮都是他的弟子。   乾隆四十五年冬,姚鼐选明隆万以至清的时文二百五十一篇,名为《四书文选》,“授敬敷书院诸生课读,以《钦定四书文》为主,而增益后来名家及小题文。”《钦定四书文》乃乾隆元年内阁学士奉敕编选,以作士林之标准。陈用光《重订姚先生〈四书文选〉》载“其初为之者阐经训之旨,归参儒先之讲贯,上则可以成一家之言,次亦铿锵陶冶,时时见古人之情状”。姚鼐编《四书文选》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读经史以求明白其中的道理,知道行文的体格和方法。   1801年(嘉庆六年)至1805年(嘉庆十年),姚鼐以年老“畏涉江涛”又主掌敬敷书院四年。他在《敬敷书院值雪》一诗中说到:“空庭残雪尚飘萧,时有栖鸦语寂寥。久坐不知身世处,起登高阁见江潮。”从中大致可以揣度姚鼐当时寂寥的心境,尽管如此,他却仍然坚持传道授业。姚鼐享年八十三岁,而他有四十余年的时间是在书院讲学,长时期专注于教书育人。值得注意的是,嘉庆六年时姚鼐七十一岁,一位七十多岁的高龄的文人学者仍追求学术、倾心奉献教育,这种身体力行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强烈的感染力。《刊刻敬敷书院课艺序》载敬敷书院“诸生既乐奉予教。化导有方,人才遂日盛,天下风俗,亦何地不可转移哉!”可见敬敷书院的教育精神和理念是一贯的,形成了敬敷书院的优秀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对皖江教育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二.姚鼐对敬敷书院的贡献及其对当下的启示   谢启昆《姚姬传自金陵来访饮于湖上赋赠二首兼以送别》一诗云:“白发郎潜旧史馆,兰陔遂养谢朝冠。人钞经能接唐宋,世有古文窥孟韩。桃李两江环座右,山川六代入毫端。”诗中描述的是其讲学影响之大,其中“桃李两江环座右”指姚鼐掌教敬敷、钟山两书院十余年。“惜抱先生主讲敬敷书院,府君(姚莹)岁试居院中,先生与言学问文章之事,始得其要,归而为之益力。”依稀可见当年姚鼐在担任敬敷书院期间传道授业、诲人不倦的儒雅情景。姚莹是姚鼐从曾孙,且是姚鼐在敬敷书院时的弟子,和姚莹切磋文章的,是姚鼐的弟子以及肄业于敬敷书院的。姚鼐弟子中较著名的且主讲敬敷书院的有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等人,门生众多。姚鼐的弟子极力传承桐城派思想,正因这种师承,推动了桐城派文学的发展。桐城文派在当时是一个在全国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学流派。敬敷书院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桐城文派的传承、集会之地,而敬敷书院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桐城派思想的交流与传承。这其中对桐城派和敬敷书院均贡献卓著的非姚鼐莫属。   姚鼐坚持重视品德修养的人才培养观念。姚鼐在四库馆时,提出要将修身放在首要位置,强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