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七区中GO7―53X145实施微生物复合吞土技术应用研究
关于七区中GO7―53X145实施微生物复合吞土技术应用研究
[摘 要] 四次采油技术是除一次、二次、三次采油技术以外的其它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采油技术、声场采油技术等。本文通过对孤东油田七区中GO7-53X145井实施微生物复合吞土技术,改善了该井的开发效果,提高了单井采收率,取得了日增油6吨的显著效果,并对后期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定的认识,为以后实施微生物驱油工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四次采油;微生物驱;采收率;七区中
中图分类号:TM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344-01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胜利油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1997年开始,先后在胜利油区内七个不同类型的油藏开展了不同方式的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不同程度见到微生物驱油效果。结合本工艺的不断提高、认识和推广,孤东采油厂今年8月份首次选取了七区中GO7-53X145井进行微生物单井处理技术试点,提高了单井开发效果,本文深入研究分析后期的生产情况,总结经验和认识,得到了一定的启发,指导下步工作。
1 微生物采油技术
1.1 微生物驱油机理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作用机理是微生物细菌把原油中的石蜡和沥青质作为自己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的生理消化作用,将长链的烃类降解为碳链相对较短的烃类,直接减少了原油中的含蜡量和胶质沥青含量,降低原油的凝固点和粘度。同时,微生物在新陈代谢时产生脂肪酸、乙醇、乙醛等多种生物表面活性剂,这些物质一方面在岩石表面占据了孔隙空间并驱出了原油,另一方面,它还能作为有机溶剂对石蜡和胶质沥青等重质组分起到了溶解的作用,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改善了渗流能力,增加了流体在油层中的流动性,从而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1.2 微生物驱油适用范围
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对环境的要求及微生物驱油机理研究,确定微生物驱适用范围。
1.3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点
与三次采油的方法相比,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⑴ 施工成本低。该项技术所需的设备少,可以方便地利用常规设备施工,一般不需要增添井场设备。尤其是,有些微生物将石油作为其主要的营养源(这些石油本来用其它方法采不出来),这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⑵ 施工工序简单,操作方便,可针对油藏的具体条件灵活调整微生物的配方。
⑶ 对低产油藏、枯竭油藏而言,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经济上具有吸引力,而且增产持续时间长。
⑷ 微生物采油技术适用于开采各种类型的原油(重质、轻质、中等密度的原油以及含蜡多的原油)。
⑸ 微生物采油技术不污染环境,不损害地层,可在同一口井中反复应用。
1.4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胜利油田从1997年开始,先后在胜利油区内七个不同类型的油藏开展了不同方式的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不同程度的见到微生物驱油效果。截止2013年9月底,微生物驱区块累计注菌7124t,累计注入激活剂14083t,累计增油18.9×104t。
2 七区中GO7-53X145微生物复合吞土采油
2.1 GO7-53X145开发现状
该井位于七区中东南部断层和砂体边部,油藏构造相对简单平缓,地层倾角1~2o,井区控制含油面积0.028km2,单储系数22.5×104t/km2.m,石油地质储量5.0×104t,剩余可采储量1.0×104t。
2013年4月23日投产,生产NGS55层,有效厚度6.9m,渗透率735×10-3μm2,孔隙度28%,原油密度0.9725 g/cm3,地面原油粘度1663mPa?qs。投产见油初期日液16.8t,日油1.9t,含水88.5%,动液面1023m,但次日液量、含水、动液面逐渐下降,为了保证一定的沉没度,优化参数两次,加降粘剂,取得一定效果,但维持时间短,后期日液11.0t,日油0.8t、含水92.0%,呈“低液、低产、低含水”生产,地下原油采不出。
2.2 工艺选择依据
GO7-53X145井所在七区中馆上55层属中高温常规稠油油藏,原油属低凝重芳烃原油,地面原油粘度1663mPa.s,地层水为CaCL2型;目前产出水总矿化度为7000~17484mg/L。
通过筛选高温乳化菌和内源微生物激活剂形成复合微生物吞吐技术增加生产井产量,进一步提高该井CO2吞吐冷采效果;
2.3 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价
七区中GO7-53X145在2013年8月23日实施微生物复合吞土采油技术,关井15天,9月10日开井后,产量逐渐恢复,9月14日开始见效,9月17日开始达到最佳见效期,峰值期最高日产油达到6.8t/d,含水从95.2最低降低到36.4%,截至10月30日,增产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GI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探讨.doc
- 关于GIS技术测绘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doc
- 关于GIS技术在电力信息系统中应用.doc
- 关于GIS技术电力配网巡检系统应用探究.doc
- 关于GIS耐压探讨.doc
- 关于GL科技产业配套园腾笼换凤工作几点思考.doc
- 关于GMP认证若干问题探索.doc
- 关于Google Earth应用分析.doc
- 关于GPON技术在接入网中应用.doc
- 关于GPON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探讨.doc
- NB-T+20677-2023+核电厂照明设计规范.pdf
- 卫生Ⅷ项目对婴儿死亡的影响:基于多维度的评估与解析.docx
- NB-T+20675—2023+压水堆核电厂主蒸汽管道泄漏监测系统设计准则.pdf
- 公司质量安全培训课件.pptx
- NB-T+20679-2023+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贯穿件 J 型焊缝超声及涡流检验.pdf
- 高维纵向属性数据广义估计方程(GEE)渐近性质的深度剖析与应用洞察.docx
- 角蛋白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理论、实践与展望.docx
- NB-T+20678-2023+核电厂安全系统光缆、连接件及接头的鉴定.pdf
- NB-T+20681-2023+压水堆核电厂轴封型主泵调试技术导则.pdf
- 电力施工安全培训材料课件.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