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括苍山叶栖酵母菌资源的研究
【摘要】在本次实验研究中,在括苍山上符合要求的不同区域进行树叶采集,之后分离出酵母菌,纯化后再用简单法提取酵母菌DNA,PCR扩增26S rDNA D1/D2区,PCR产物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进行测序,实验结果初步阐明了括苍山野生环境中叶栖酵母菌资源的种类概况。
【关键词】酵母菌;括苍山;26S rDNA D1/D2;分布
引言: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属于真菌类,结构简单,可以通过出芽方式发生无性繁殖,也可以形成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目前已经发现的超过1000多种。酵母菌喜爱潮湿、含有糖分的各种物体表面生活,例如土壤、果皮表层、植物表面,甚至空气当中也存在。酵母菌具有很多特性,在食品生产中、环境保护、工业及科学研究方面等都普遍应用。
一、本实验采样地点
本实验的采样地点是在浙江省临海市括苍山,位于浙江中部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考虑到本次实验以发掘寻找新的酵母菌种为目的,故采样地点选择人烟稀少的区域,减少人类活动对酵母菌分布带来的影响,同时尽可能增大横向空间距离,提高新酵母菌发现的可能性。
二、采样方法
本次实验采样采用无菌塑料袋进行无菌采样,样品主要为生长成熟的老树叶,叶子在树上生长时间越久越好,刚刚从树上飘落下来的为最佳。对叶子的种类没有特殊要求,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选择同一种类的植物,同一株植物从不同高度采集数片叶子,再隔一段距离进行下一次采集,要保持一定的横向距离。采集样品时,一手持着无菌塑料袋,另一只手用剪刀将树叶剪下来放入袋中,装好后立马扎紧袋口,尽量保证取样过程满足无菌要求。对采集的样品逐一编号并写上植物的名称。
三、酵母菌的分离和保存
(一)培养基
菌种的分离和斜面均采用PDA固体培养基培养。使用前加入30μg/ml的青霉素,减少霉菌等的干扰。
PDA培养基又叫马铃薯培养基,配方如下:马铃薯 200g,葡萄糖或蔗糖 20g,琼脂 15-20g,水1000ml,pH值无需调节。配制过程如下:
①称量和熬煮。计算出药品的实际用量,马铃薯去掉表皮称取200g,用小刀切成适当的块状放入锅中,加水1000ml。在加热炉上加热至沸腾,期间稍加晃动几次锅防止粘锅,沸腾后持续加热30min。用双层的纱布在量杯上过滤,剩下的滤渣倒掉,滤液用水补充到1000ml。
②滤液倒入锅中,加入蔗糖20g,琼脂20g,搅拌均匀。
③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到500ml的三角瓶或试管中。
④加塞,包扎。为防止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试管或三角瓶污染培养基。分装完成后,每个试管口和三角瓶口塞上棉塞,用旧报纸包好并用橡皮筋捆紧,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湿润棉塞而影响实验结果。
⑤灭菌。将加塞包扎过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21℃条件下灭菌30min。灭菌完成后取出培养基冷却一段时间。
⑥倒平板。灭菌后的试管摆斜面,斜面的长度不能超过试管长度的1/2。灭菌的三角瓶冷却到一定温度,加入一定量的青霉素,提高培养基的抗菌能力,特别是抗细菌能力,有利于真菌分离。然后在无菌操作台上倒平板,每个平板倒约20ml的培养基。
(二)酵母菌分离
①准备与样品数量相同的培养皿,分组,用旧报纸包好并用橡皮筋扎紧。将包装好的培养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在121℃条件下灭菌30分钟。
②灭菌完成后将培养皿放入干燥机干燥待用。(干燥机需在有人看管情况下使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③双手洗净,用酒精棉消毒。在无菌操作台上,将采摘的叶子逐一取出来取适量大小用凡士林粘在培养皿盖上并一一记号。完成后的树叶培养皿放置在实验台上静置一天。
④,将昨天的树叶培养皿盖在无菌操作台上换至有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上。放入培养箱一天。
⑤无菌条件下,将第二次粘有树叶的培养皿盖换至新的培养基上。第一次的培养基一一标上编号,倒置培养,树叶培养基正放培养。
(三)酵母菌纯化
①取出所有的酵母菌培养皿,去掉无酵母菌的培养基。
②涂布。在无菌条件下,取培养基上的酵母菌在新的培养皿上涂线,一个培养皿涂两种菌,尽可能地取多种菌,各自在培养皿底编号,放入培养箱倒置培养。培养两天。
四、酵母菌DNA提取
采用简单法提取酵母菌(用于D1/D2和ITS区序列分析),具体方法参照Makimura et al进行。
①取1.5mL离心管,加入100μL裂解液,用无菌接种环取少量新活化菌体(1环)混匀。
②100℃条件下水浴15min,冷却后加入100μL的2.5M醋酸钾,用手甩几次摇晃均匀,放置于冰上0.5h(此时离心机开始预冷)。
③在4℃、13000rpm条件下离心10min,上清液(大约170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