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对原住民观之知觉与互动关系之研究.docVIP

游客对原住民观之知觉与互动关系之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客对原住民观之知觉与互动关系之研究

遊客對原住民觀光之知覺與互動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tourists’ perception of aboriginal tourism,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ourists and local aborigines in Taiwan. 鄧雅如 Ya-Ju Teng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四觀三甲 中文摘要 1998年實施周休二日以來,帶動國內旅遊風氣,各種旅遊活動正如火如荼展開。台灣的原住民地區正好擁有吸引遊客的最佳組合—自然、豐富的生態與獨特的文化、藝術。許多原住民部落已成為愈來愈多觀光客尋訪的對象。 但是有些遊客將原住民當成觀察或賞玩的對象,也有些遊客將原住民文化當作商品。而在不同觀光類型中,遊客對原住民觀光之知覺有何看法與認識。本研究欲深入探討遊客對原住民觀光的知覺為何?遊客與原住民之間的互動程度,對原住民觀光知覺的相關性為何? 本研究目的包括:擬探討遊客屬性與其對原住民觀光知覺間的關係。探討遊客與原住民之間的互動程度,與其對原住民觀光之知覺間的相關性。探討從事不同的觀光類型的遊客,其對原住民觀光之知覺是否有差異, 並根據相關文獻提出三個假設作為預期結果:假設一:不同遊客屬性等人口變數,在原住民觀光知覺上有顯著差異。假設二:遊客在互動程度高的活動項目中,其對原住民觀光有強烈的知覺而且是正向關係。假設三:從事生態旅遊的遊客,在對原住民觀光之知覺上,會高於大眾觀光的遊客。 關鍵詞:原住民觀光(Aboriginal tourism) 遊客知覺(tourist’s perception) 互動(interaction) E-mail: HYPERLINK mailto:sky625tyj0707@.tw sky625tyj0707@.tw, HYPERLINK mailto:sky625tyj0707@ sky625tyj0707@ 一、緒論 1.1研究背景 自聯合國將1993年訂為「國際原住民年」(Internationl year for Indigenous People),全球各地興起一股對於前往「偏遠」、「新奇」、「異樣風情」的原住民地區從事觀光活動之熱潮(紀駿傑,1998),Notzke(1999)指出原住民觀光在傳統上是以打獵的形式為主,在現代化觀念的經營下,更進一步發展成為「生態觀光」(Ecotourism)、文化(Cultural)或異族(Ethnic)觀光。在強調多元化的今天,「異族觀光」是民族、文化商品化的呈現方式之一,人類學家(Altman,1989)把異族觀光的特性界定在將原住民及其獨特風俗介紹、行銷給一般大眾(紀駿傑,1998)。 1998年開始實施週休二日後,帶動了國內的旅遊風氣。國民的各種旅遊活動正如火如荼的展開,而台灣的原住民地區正好擁有吸引遊客的最佳組合─自然、豐富的生態與獨特的文化、藝術(郭建池,1998)。除了原住民文化具備的特殊性外,部落所處的地理位置亦具有最佳的觀光資源(楊允言和黃玉翎,2000)。謝世忠(1994a)指出台灣的原住民是唯一具有發展異族觀光潛力的族群。許多原住民部落已成為許多觀光客尋訪的對象,就現實面來看,觀光為原住民的經濟(Parkin,2001)與文化的復興帶來了新的契機(Dyer et al.,2003)。因此原住民從事觀光產業的意願逐漸提高(Parkin,2001;洪廣冀,1999)。但馬凱(1998)指出觀光客對於陌生的社會與文化產生強烈的求知慾與好奇心,因而引起主動尋訪的行動。此種尋訪行為常使當地原住民被當成觀賞的對象,以致有被侮辱的感覺。 遊客的好奇常引發追求文化的真實性(authenticity)(Mac Cannell,1999),真實性意味著傳統、原始及想要探究當地居民的真正生活型態,因此追求真實性的動機比其他形式的觀光更為明顯。然而並非所有遊客都會尋求真實性,也有遊客享受於不真實的體驗,如:看秀、原住民舞蹈(Cohen,1988;Moscardo Pearce,1986),對於原住民的實際生活狀況並沒有興趣,觀光客只把原住民文化當作商品,至於其文化內容並不關心(謝世忠1994b)。近年來,雖然許多新的原住民觀光受到重視,如:參觀文化祭典儀式、生態旅遊等,但究竟遊客對原住民觀光的瞭解為何?(洪廣冀,1999b) 大量的遊客狹帶強大的經濟及文化優勢,來到原住民所處的生活空間,透過看與被看、拍與被拍,展露彼此之間不對等的關係造成的觀光衝突(陳永龍,1994)。遊客對於不同類型的原住民觀光會有那些知覺上的差異?是否因為和當地居民作很少的深入接觸,而加深他們的刻版印象與偏見(Pearce,1990)?因此引發了本研究的研究動機。 1.2研究動機 有些遊客將原住民當成觀察或賞玩的對象,也有些遊客將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