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天空中的“塌鼻”和“海鸥”
抗战之初,在奋起抗击的中国空军阵营中,除了人们熟知的美制“霍克”式战斗机,还有两种来自苏联的战斗机亦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便是堪称“兄弟”的伊-152和伊-153双翼战斗机。从1937年10月到1941年初,在苏联根据《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而向中国提供的800余架作战飞机中,伊-152和伊-153所占数量最多,共达到327架。
改进版“塌鼻”
伊152是由伊-15双翼单座战斗机改进而来的,后者是苏联资深设计师尼可莱-尼可拉耶维奇?波利卡波夫的得意之作。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并行发展两种战术特性迥然不同的单座单发战斗机,这就是以灵巧格斗性能见长的双翼机伊15和侧重强调速度的单翼机伊-16,两者皆出自波利卡波夫之手。伊-15外形上最主要的特点,分别是鸥形上翼、硕大的星形发动机整流罩以及粗短的机身。该机于1933年10月试飞成功后,迅速成为苏联空军制式装备,并被称作当时世界上机动胜能最好的飞机。
伊-15在1936年即有机会在实战中展现自己的性能。当年10月,首批伊-15到达西班牙,投入共和军政府的序列,对佛朗哥叛军开战。来自多个国家的飞行员在这种飞机上建立起了强烈的自信感,他们昵称伊-15为“塌鼻”。面对伊-15具有优异的缠斗性能这一现实,德国“兀鹰兵团”甚至告诫其Bf-109飞行员要避免和苏联飞机在低空格斗。
不过在西班牙使用期间,许多飞行员对鸥形上翼抱怨颇多,认为这阻碍了他们在飞机起降时的视线。苏联空军在调查后遂决定发展一种上翼恢复为平直形的改进机型,这便是伊-152。
改用新的平直上机翼后,翼面积增加约0.6平方米,同时在两翼间改用N形支架取代伊-15的单柱支架以增加强度。除此之外,机身结构没有大的变动,仍然保持了悬臂式结构、固定式后三点起落架、敞开式座舱等。
机上武器保留了伊-15的4挺PV-1机枪,不过在每侧下机翼下方加装了炸弹挂架,总共可挂载150千克。如果不装炸弹,还可以选挂2具80升副油箱。
尽管配备了功率更强的M-25V星形发动机,伊-152的某些性能却反而不如伊-15。比如伊-15爬升至5000米耗时366秒,而伊-152需402秒;伊-15实用升限9800米,伊-152则降至9499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伊-152吸取了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而适当增加了防护。在西班牙,尽管伊-15的机动性好于意大利的CR.32战斗机,但结构强度不如后者。波利卡波夫据此对伊-152的部分机身进行了强化,还在驾驶员座椅后部增加了一块9毫米钢板,这样整机的自重便较伊-15增加了350千克。
总体而言,伊-152改善了飞行员视野,较伊-15提升了水平飞行速度和俯冲速度,但是格斗性能退步,爬升率和升限也都不如前型。
搭配战术奏效
1938年1月,苏联援华的首批122架伊-152抵达中国。这批飞机是由陆路而来,机身在苏联境内分拆装箱,然后由卡车运到新疆。当地的拆箱组装工作延续到当年夏天,这些飞机在6月被指派到各航空单位后,由中国及苏联志愿飞行员驾驶直接飞往各机场。值得一提的是,在苏联之外,中国是第一个使用伊-152的国家。除了苏联志愿航空队分得48架外,其余伊-152均被分配至中国空军第三大队的第7和第8中队、第四大队的第22和第23中队、第五大队的第17中队。此后,第二批100架与第三批30架又陆续于当年晚些时候到达,被分配至上述大队的其余中队。
有意思的是,此前伊-15在西班牙被敌人称为“寇蒂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抄袭自美国寇蒂斯公司的“霍克”飞机。而如果将伊-152和中国空军所使用的“霍克”Ⅲ相比,前者倒还占有数项优势:伊-152为飞行员后背提供了9毫米钢板保护,“霍克”机没有;伊-152有4挺机枪,而“霍克”机只有2挺。
很快,伊-152便投入了中国上空的作战。当时,该机的对手主要是日本的两种舰载战斗机:95式和96式。
95式是一种双翼舰载机,它的个头和伊152差不多,但是综合性能却不如后者。95式配备了1台730马力发动机,这比伊-152的M-25V发动机的功率要少45马力,而其最大速度也相应比伊152慢12千米,小时左右。95式的实用升限为7740米,相比伊-152的9499米也有不小差距。更为重要的是,伊-152还占有火力优势,其4挺机枪明显较95式的2挺7.7毫米机枪占优。
至于96式,它是较新式的单翼舰载机,理论上性能应该优于当时中国的任何一种战机。比如其最大速度为450千米/小时,而伊-152仅为364千米,小时;实用升限9800米,也比伊-152优越;作战半径为1200公里,比伊-152多出400公里。另外其机载火力也比伊-152强大,为2挺7.7毫米机枪加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预制板桥梁吊装方案(完整版).docx
-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doc VIP
- 室外承插式铸铁给水管道锚固工作量的结算问题.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稀土元素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统编版2025-2026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有答案).pdf VIP
- 学堂在线 新闻摄影 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某某游客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替代可研报告).doc VIP
- 学堂在线 研究生的压力应对与健康心理 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学堂在线 研究生的压力应对与健康心理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GBT50344-201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