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南宋理学兴盛地原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南宋理学兴盛地原因

第 PAGE \* MERGEFORMAT 7页 浅论南宋理学兴盛的原因 摘 要:理学是宋明时代儒家哲学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政治指导思想。两宋是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兴起于北宋,鼎盛于南宋。宋室南渡之后,虽偏安一隅,而思想发展却呈现繁荣景象,其中原因值得探究。理学在南宋发展之所以呈兴盛势头,除适应了时代思想发展的需要外,还与统治者的扶植及理学家的推动有极大的关系。在各种因素的交织推动下,理学最终被统治者所承认,确立了官学地位。 关键词:南宋;理学;兴盛;原因 理学指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等人致力于探讨性、理、道、器等问题的哲学思想。北宋时,在思想上占主导地位的王安石新学等流派,至南宋渐趋衰落。而程朱理学则得到极大发展,成为占据主流地位的学派,特别是孝宗至宁宗期间,可谓理学的极盛时代。理学家陈亮在《送王仲德序》中曾说,“二十年之间,道德性命之说一兴,迭相唱和,不知其所以来,后生小子读书未成句读,执笔未免手颤者,已能拾其遗说,高自誉道,非议前辈,以为不足学矣”。 [宋]陈亮.陈亮集.卷十六[Z].北京:中华书局,1974.由此可见理学影响之大,阵容之盛。从南宋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大力推行理学,《中国社会思想史》中说:“宋元明清七百多年,儒家出现了真正‘独尊’的局面,程朱理学成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定闳.中国社会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445.范文澜先生也说过:“理学供给统治阶级更精妙的压迫工具,比汉学讲礼讲阴阳五行精妙得多”。 [宋]陈亮.陈亮集.卷十六[Z].北京:中华书局,1974. 陈定闳.中国社会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445. 范文澜.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289. 一、适应了时代思想发展的需要 (一)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破坏 西汉武帝时期儒学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推崇,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政治指导地位,传统的“天命观”宣扬天命是上帝的意志和命令,是人世间的最高主宰,人世间的君主是奉上天之命,代天理政,君权天授。这一观点一直让广大人民深信不疑,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隋唐时期,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统治者观念比较开放,对各家学说发展的政策相对宽容,从而出现了儒、道、佛三教鼎立的局面,加之佛、道二教的思辨思维方式超过了传统的儒家学说,从而使传统思想开始出现转折,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这样一来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封建社会道德观念和伦理纲常丧失,《宋史·忠义传》记载: “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宋之初兴,范质、王溥,犹有余憾,况其他哉!艺祖首褒韩通,次表卫融,足示意向。厥后西北疆场之臣,勇于死敌,往往无惧。真、仁之世,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唐介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搢绅知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故靖康之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节相望,班班可书,匡直辅翼之功,盖非一日之积也。” [元]脱脱.宋史.忠义传[Z].北京:中华书局,1977.传统的“天命论” [元]脱脱.宋史.忠义传[Z].北京:中华书局,1977. (二)理学的时代进步性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宋王朝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极力提倡重整伦理纲常,理学正是在这种历史需要下出现的。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内部团结,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儒学思想家们抛弃了天人感应和谶纬迷信的哲学方式,挖掘出儒学体系中可继续利用和发挥的内容,同时吸收了佛、道二教中宇宙生成理论、佛教平等思想,使儒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大大增强了儒学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理学的“天理观”便应运而生。 “天理观”是宋朝理学家提出的,二程、朱熹、陆九渊等所讲的天理,不同于以往的“天命观”,他们认为天理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准则,天理与人理联系,天理是封建社会永恒不变的最高准则,二程曾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五[Z].北京:中华书局,2004.“圣人循天理而欲万物同之”。 [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五[Z].北京:中华书局,2004.认为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是天理的体现,天与人是合一的,圣人遵循天理治理天下,也是圣人奉天理物之道。朱熹的天理观是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主张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天理是宇宙间最高主宰,也是万物的最高原则,治理天下也须遵循天理的准则。“天理论” [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五[Z].北京:中华书局,2004. [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五[Z].北京:中华书局,2004. 理学家在“复天理”的时候,又提出了“灭人欲”。朱熹曾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