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扑朔迷离的信仰
[摘要] 辛格是一位犹太作家,坚持用意第绪语写作,尤以短篇小说见长,被誉为“伟大的寓言家和短篇小说大师”。神秘主义和怀疑的虚无主义构成了他作品的主题。《艾#8226;辛格的魔盒》中收集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关键词] 《傻瓜吉姆佩尔》 《魔鬼婚礼》 质疑 反诘
一、艾#8226;巴#8226;辛格小传
艾#8226;巴#8226;辛格(Isaac Bashevish Singer, 1904~1991)是个美籍波兰人,其祖父及父亲都是犹太教区的拉比(主管教区的宗教和世俗事务)。中学毕业后,考入华沙神学院。大学毕业后,没有承袭父亲衣钵,而是进了《伯来特文学》杂志社当校对和翻译。后来,他移居美国。
辛格是坚持用意第绪语写作的作家,但人们更熟悉他作品的英译本。193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撒旦在戈雷》,他的长篇小说较为著名的有《莫斯卡特一家》(The Family Moskat,1950)、《卢布林的魔术师》(The Magician of Lubiln,1960)、《奴隶》(The Slave,1962)、《庄园》(The Mansion,1967)、《产业》(The Estate,1969)、《仇敌:一个爱情故事》(Enemies,1970)、和《肖莎》(Shosha,1978)等。可是不少人更偏爱他的短篇小说,他被誉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大师”。
二、《艾#8226;辛格的魔盒》收集的故事对辛格上帝观的体现
在《艾#8226;辛格的魔盒》这本书中,主要收录的是辛格的短篇小说。而在辛格的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也就是他的短篇小说。辛格出生于一个犹太教的家庭里,祖父、父亲都是虔诚的哈西德教派的拉比,母亲却是犹太教理性的米特南丁派代表,哥哥深受犹太启蒙运动的影响。他的作品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华沙神学院毕业后,父亲期望他能继承衣钵,继续担任教区的拉比。而辛格却像哥哥一样另谋职业。父亲认为他是无神论者,而辛格却说信仰上帝,却也真正相信鬼神,认为目前世人对鬼神不甚了解是因为科学不够发达。
1.《傻瓜吉姆佩尔》体现了辛格对上帝的笃信
吉姆佩尔一生有七个绰号,“傻瓜”是用的最久的。他是一个孤儿,由爷爷抚养大,爷爷即将入土时,将他托付给一个面包师。而镇上的人们总是欺骗,嘲弄他,编出各种子虚乌有的事情来证明他是傻瓜。吉姆佩尔明明知道事情不可能发生,还去迎合他们。最终他去求助拉比,而拉比女儿欺骗他。无奈他去了另外一个城市,这个城市的人积极给他说亲,告诉他是一个处女;而当婚礼上拉比问新娘时,她却是个寡妇又离过婚。结婚4个月,老婆生了个男孩,媳妇告诉他是早产。全城的人都在笑……和妻子生活近20年,最后她病危了,对吉姆佩尔说:“我必须告诉你这些孩子都不是你的。”丧礼之后,他开始漫游各地。故事的最后说,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离真实世界咫尺之遥。
吉姆佩尔面对世人的嘲弄,欺骗没有反抗,相反却笃信不已,他所信奉的正是心中的上帝,上帝是不会欺骗他的,真实的世界咫尺之遥。然而透过吉姆佩尔,我们可以管窥辛格的宗教观。辛格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其父是哈西德教派的拉比。在他们心中,“上帝是存在于世界中……在人们中间显灵。”“他们能体会到对他的一种特别的亲密感”。带着这种毫无疑问的信仰,吉姆佩尔们过着宁静,恬适,安逸的生活。从来不怀疑周遭的任何人和事,对上帝的信仰达到了一种痴迷。在妻子葬礼之后,他真的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在那里没有欺骗,没有嘲弄。这正是他对上帝信仰的结果,也是辛格所期盼得到的结果。
2.《魔鬼婚礼》体现了辛格对上帝的质疑和反诘
齐甫凯夫村的拉比纳弗塔里可以说是不务正业,不研究教义,而研究一些密典。致使教众离他而去。他的祖父也曾祛除过附在一个少女身上的恶魔。从此,恶魔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仇。而拉比没那么幸运,他在恶魔的作祟下,生病死去了,他的妻子也相继而亡。他有一个女儿,不能继承拉比之位,必须给她找个夫婿,继承拉比的职位。拉比的女儿辛戴尔,在父亲临终时,讨得一句真言:“你要想活下去,就不要出声。”原来这一切都是恶魔操办的,从提亲、娶亲都是恶魔一手操控,迎亲的队伍都是山猫野兽变的。虽然辛戴尔心如明镜,也百般反抗,却始终一言不发,他牢记父亲的临终遗言。然而仍然被恶魔娶到家里了,其实是在森林的泥沼里,而且恶魔玷污了她,最后辛戴尔怀孕了,小恶魔生长的很快,他吞噬着辛戴尔的内脏。辛戴尔始终一言不发的死去了。
3.在《渎神者》和《外公和外孙》中,辛格转变成了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
在《渎神者》中,查兹凯尔自幼对上帝产生了质疑:“如果上帝是仁慈的,为什么小孩要死去?如果他是一切生灵之父,为什么让猫杀死耗子?”这一系列问题反映出一个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对上帝的不信任。同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