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宜愿做中国麻风病孩子的守护神.docVIP

张平宜愿做中国麻风病孩子的守护神.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平宜愿做中国麻风病孩子的守护神   一名台湾籍女士,在一次对四川等地的麻风村采访时,与麻风村的民众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改变了她的人生规划。她倾心专注投身于麻风村儿童教育,募款兴建学校教室与卫生设施,为当地麻风病人的下一代争取了受教育、过正常人生活的机会。她就是张平宜。2012年2月3日,张平宜荣获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称号, 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奖项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台湾同胞。2014年,她撰写的《台湾娘子上凉山》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蜀地凉山,张平宜用十年坚守,感动着世界。2015年6月,张平宜率领台湾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一行40人,再次登上凉山这块土地,奉献爱心。   A:一次普通的采访,让她与麻风村孩子们   的命运连在一起   张平宜,1959年5月8日出生于台湾云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毕业,曾经担任《中国时报》记者。1999年夏天,她已经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张平宜生活优裕,工作稳定,家中有一栋4层楼的依山别墅,并配备佣人,开跑车,爱时髦,生活无忧。像一些同龄女性一样,随着儿子的降生,她打算辞职当专职家庭主妇。在辞职前,她安排了最后一次采访任务――跟着国际救援组织到四川一带的麻风村考察。   从1959年开始,因为麻风病的蔓延,当地政府在这里建立了麻风康复村,对麻风病人实行隔离集中的治疗。   1999年,张平宜因为采访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大营盘麻风村。她打算做完最后一个麻风病的专题就辞职回家,专心相夫教子,不再外出考察。   第一次进入麻风康复村看到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这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与世隔绝,仍停滞在无水无电、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无家可归的老残病人遭疾病侵袭,有人缺手断脚,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走过的地方都是血痕。那里的孩子,他们没有一个穿着像样的衣服,很多人光着身子,身上脏得只能看到两颗眼珠子。他们是麻风病人的子女。没办法读书,个别人只好隐瞒身份到外地去上学。这里惟一的小学,在海拔1800米的山上。教室是两间破土房子,没有一扇完整的窗户。学校的招牌,是小偷惟一看得上的财产,早已被盗。学校里的70多个学生,只能站着听课。   村庄里到处都是游荡的孩子,他们没有父辈那可怕的疫病,眼神里流露出野性的天真。外部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村里很少有人知道,村民只能感觉到,自己是令人害怕又讨厌的人。就连这儿的老师去县城开会,都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同桌吃饭。   如果连这所学校都垮了,这些生长在麻风病阴影下的孩子还能有什么希望呢?从此,张平宜开始在海峡对岸为这个令人恐惧的村庄呐喊。   看到那些穷山恶水中间,几被放逐而无奈集聚在一起的“麻风村”,张平宜十分震撼,最让她心痛的是那些麻风病人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健康的,但几乎都不能正常入学,甚至连户口都没有。孩子们那清澈而又无知的眼光,让她心碎。   对于张平宜来说,那就是“我的孩子”。她喜欢和孩子们亲近,只是,只要稍微接近,就会被跳蚤咬得混身是包。如今腿上布满了跳蚤留下的伤痕,甚至夏天也不敢穿上裙子。   大营盘村距离四川省越西县城并不遥远,从县城往北,沿着盘山公路行驶,再转入乡间小路,经过半个多小时让人头晕眼花的颠簸,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出现在面前并且一直延伸到山上。从前这里是一条田埂间的小路,2000年,张平宜出资10万元修了这条门面路。   2001年,当听说惟一一个麻风村小学已经坚持了12年的民办老师王文福,因为日子太过艰难而打算去卖水果,张平宜极力挽留。之前惟一的民办老师王文福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所以大营盘小学没走出一个正规的小学毕业生。比如依伙克古,只有5岁,是学校里个头最小的孩子,也是最认真的旁听生。他喜欢上学,因为在这里能见到爸爸依伙布都,这个22岁的年轻人,是小学6年级的学生。   像依伙爸爸这样的“超龄小学生”在校园里并不鲜见。甚至在2005年之前,这所已经成立了十几年的小学,还没有出现过一个毕业生。   大营盘小学周边没有水源,几年前,当地政府在这一带山区修建了引水工程。不过,大营盘是这条水线的最后一站,一部分水管暴露在地面。常常因为损坏,给学校带来停水灾难。   有时停水要长达一个星期,学校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汽油桶,这个此前从来没在农村生活过的女人,就坐着小马车去邻近的村落运水。   台湾义工郑玉婷也曾经历过那样的“抢水大作战”,她还记得自己当时的绝望,在那样的山坳坳里面,我们连去哪里买一个水罐都不知道,又能做些什么呢?   B:她一边教书育人,   一边还操心着孩子们的吃穿婚恋   从洗脸、刷牙、洗澡开始,她慢慢教会那些孩子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小学毕业后,孩子们必须每天走路3个半小时去县里读中学。因为县里对麻风病人子女的偏见还没有消除,他们的住校请求不能被批准。张平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