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洗炼 宝刀不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火洗炼 宝刀不老   1979年2月17日我军发起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作战中,我军装甲兵部队投入近700辆坦克装甲车辆参战,是自抗美援朝以来我军出动坦克装甲车辆最多的一次共和国之战,也是对国产坦克装甲车辆的首次大规模作战检验。还击作战中,我军装甲兵部队“钢甲所指敌无遁,铁骑到处军威震”。在参战的铁骑方阵中。被誉为国产坦克“兄长”的59式中型坦克,载步兵、插东溪,打据点、战高平,围凉山、打老街,打得敌人闻风丧胆,打出了人民装甲兵的威风。战后,针对59式中型坦克在作战中存在的问题,解放军总部机关很快对其进行了重大改进,使其战技性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对越作战暴露问题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装甲兵机关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是立即组织专家和科研人员深入到参战部队进行调研,直接了解参战坦克装甲车辆的使用情况,全面掌握参战装备存在的问题,为装备的改进创造有利条件。部队官兵反映,59式中型坦克(以下简称59坦克)在作战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火炮威力不足、火控系统落后。火炮威力不足主要是难以击穿越军的碉堡等坚固工事,由于没有火控系统(59坦克只有简易的炮控系统),射击距离要靠射手日测判定,射击诸元的确定也全凭射手经验,再加上坦克观察困难和平时训练时间相对较少,花战场上坦克乘员存在看不见目标、看见了也打不准等问题。   二是观瞄手段落后,缺乏夜间作战能力。59他可的观察镜较少,除车长外其他乘员只能向前方和侧方观察,在崎岖的山路上机动和穿插时,无法在近距离上对山顶和山腰的敌情实施观察,常有遇袭情况出现;在近距离内对位于山腰上的目标实施打击的手段有限,二炮手露头出来操纵高射机枪时受敌人火力威胁很大;车长和炮长都没有夜间观瞄手段,夜间机动和作战相当困难。   三是防护能力弱,乘员安全撤离困难。这个问题在上划介绍62式轻型坦克时笔者也曾提到。59坦克的装甲要比62轻坦克的厚得多,但在作战中仍不能有效抵御火箭筒等轻型反坦克武器的袭击。一位参战老坦克兵介绍说,他们连的一辆战车炮塔左后侧中了一发火箭弹,车长当场牺牲,中弹后引起车内火灾,炮长、二炮手和驾驶员都被烧伤。还有就是战车的安金门打开困难,坦克中弹后只能跳车(从上面的窗口出来),相当危险。其实,坦克对付火箭筒的办法还是比较多的,如在车体两侧挂上裙板,在炮塔两侧挂上格栅装甲,在车体和炮塔上披挂反应装甲等。但由于战前准备比较仓促,加上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不够,这些措施都没有用上。   四是指挥车的特征太明显。笔者在部队时曾在指挥坦克上担任过车长。这台指挥坦克就装有2部电台和2根天线,一看就知道是指挥员乘坐的车辆。由于特征过于明显,指挥坦克成了敌人的重点目标,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五是战车操作较困难,保养难度较大。由于59坦克是仿制的坦克,战车的人机环境工程(如驾驶员的操纵装置等)基本上是照搬国外的设计,战斗中驾驶战车很费力,体力消耗很大。如驾驶员的座椅是按苏军坦克兵的平均身高和腿长设计的,我们的坦克兵明显感觉座椅位置靠后而且调节也很不方便(要用扳手松开下面的固定螺丝),个子矮的驾驶员腿短离合器踩不到底,个子高的头又顶到驾驶窗上了。另外,由于技术水平和设计理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国产坦克装甲车辆普遍存在保养不方便的问题,乘员保养和维修战车特别费力。   部队反映的问题引起了总部机关的高度重视,战后不久装甲兵机关就决定对59坦克进行自设计定型以来首次集中和较大规模的改进,以便提高坦克的战术技术性能,较好地满足部队的使用需求。该坦克于1979年开始改进,至1984年完成改进工作并设计定型。随后,部分部队的59坦克返厂进行了改进,尔后回部队继续服役。59坦克通过这次改进,火炮的首发命中率、防护性能和操作的便利性等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此次改进为“宝刀不老”的59坦克的继续改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进重点      改进后的59-1坦克与原59坦克没有大的区别,炮塔还是原来那样的低矮圆型的炮塔,100坦克炮也与老坦克的完全相同,底盘仍然是原车那种线条流畅的底韵,5对双轮缘的负重轮压在配有“一”字花纹的履带上,车首还是那样锋利和潇洒,不同的是,炮塔后部多一根用于伪装的天线,以便以假乱真,车体两侧加挂了防破甲弹攻击的裙板。所以,从外部特征上看,多一根天线和车体两侧加挂了裙板,是59-1坦克最显著的特点。从改进内容上看,59-1坦克进行了19处改进,而这些改进大部分都“藏”在车内,给人以“外拙内秀”的感觉。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改进已经算不上是什么技术亮点了,但从老车回眸的角度解读一番,也还是值得回味的。   一是安装了73式激光测距机。广大“粉丝”都知道,坦克炮要打得准,准确测定火炮至目标的距离是关键(坦克兵的行话叫判距)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