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点滴体会.docVIP

关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点滴体会.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点滴体会

关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点滴体会   【摘 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主导作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有许多,笔者以点滴体会抛砖引玉。   【关键词】:思维能力 设疑导思 培养兴趣 分析综合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结合教学体会,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夯实基础知识,奠定思维能力的基础      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没有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好基础知识。那么,怎么抓、抓什么样的基础知识才能为培养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呢?   1、加强历史概念教学,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基本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历史特征和规律性,大到―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如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时,应首先给学生指出这个时期的历史的主流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接着介绍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分为三个时期:17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建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北美和欧洲进一步建立;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胜利。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途径有三条: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通过资产阶级的改革确立;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确立。这种讲解使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有整体的概念,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讲授基础知识必须与有计划的培养思维能力相结合,知识与思维相辅相成,知识是思维能力的基础,思维能力的形成又是进―步获取知识的条件。   2、揭示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历史教学中,除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还应指导学生进―步分析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对工业革命后果的表述,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生产力迅猛发展,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和两大对立阶级的产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和分析:(1)随着生产力迅猛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他们改变了工场手工业时期或资本主义时期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于是引发了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2)由于英法加紧进行殖民掠夺,引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从而引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3)由于社会口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从产生的那天起就相互斗争,从而出现了工人运动的潮流。经过挖掘和整理,世界近代史的三大线索就清晰地显现出来,整个教材也就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      二、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讲究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中学生的兴趣容易被激发起来,但却难以维持稳定。历史教学为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青少年学生都爱听生动的故事,这是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但高中学生由于思辨能力得到较快发展,他们不满足干获得一般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现象,他们渴望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并对许多深含哲理的历史现象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做到既生动又深邃,将历史哲理、历史规律寓干感人的讲述之中。   2、设疑导思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怀疑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有位老师在讲西安事变时,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伺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初中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顿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统―了认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还有一位高中老师在讲辽沈战役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时国民党的军队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座孤城及其附近地区,人民解放军应该先打哪一个地方的敌人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首先要打锦州。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先打锦州,而不先打长春和沈阳呢?”这个问题是要启发学生理解毛主席在辽沈战役中的战略思想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