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也说《君人者何必安哉》《人以君王为所以嚣》.docVIP

0305也说《君人者何必安哉》《人以君王为所以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也說《君人者何必安哉》「人以君王為所以囂」 (首發) 蘇建洲 彰化師大國文系 /SrcShow.asp?Src_ID=643 《君人者何必安哉》簡6~7曰:「先王為此,人謂之安邦,謂之利民。今君王盡去耳目之欲,人以君王為(底下以「△」表示)以。」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圖版頁58-59、70-71。對於最末一句已有諸位學者提出很好的看法,詳見張新俊:〈「人以君王為所以囂」别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8.01.08,/SrcShow.asp?Src_ID=640。下引張先生文皆是此文,底下不再注出。本文將在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對「△」字構形提出已見,並嘗試釋讀簡文。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圖版頁58-59、70-71。 詳見張新俊:〈「人以君王為所以囂」别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8.01.08,/SrcShow.asp?Src_ID=640。下引張先生文皆是此文,底下不再注出。 「△」目前看來應以復旦讀書會的分析最為近實,其說: △又見於《尊德義》簡24,形作。劉樂賢、陳斯鵬二位先生已經指出該字爲“所”之异體。(劉樂賢:《讀楚簡札記二則》,簡帛研究網站/admin3/list.asp?id=1207,2004年5月29日;陳斯鵬:《郭店楚簡解讀四則》,《古文字研究》第24輯,第409-412頁,中華書局,2002年。)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程少軒執筆):《〈上博七?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程少軒執筆):《〈上博七?君人者何必安哉〉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 HYPERLINK /SrcShow.asp?Src_ID=580 /SrcShow.asp?Src_ID=580,2008.12.31。 對此,張新俊先生說: 我們認為這個意見是正確的。△字「人」形上面的部分,跟楚文字中常見的「所」多少有些不同,但是拿它與郭店楚簡《成之聞之》中的「所」字相比較: 簡3 簡19 簡19 簡34 不難發現,這種寫法的「所」與△字上部基本相同,讀書會的隸定是完全正確的。 而對於《尊德義》24「爲邦而不(以)豊(禮),猶之亡也」,陳劍先生指出: 綜合以上衆多研究者意見中的合理部分,疑「猶之亡也」可釋讀為「猶御之無策也」。「」或即「所」字之繁體,其證據如劉樂賢2004所指出的曾侯乙墓竹簡「所」字多作「」。但其下部所从恐怕不是「勹」,更很難說成是「所」的疊加聲符。李銳讀「所」為「御」可從。其相通之證,除《會典》852頁所舉《周易?漸》九三「利禦寇」馬王堆漢墓帛書本「禦」作「所」之外,又如《上博(三)?周易》第4號簡《訟》初六爻辭「不出御事」,「御」字今本及馬王堆漢墓帛書本作「所」;御馬之「御」字的異體「馭」楚簡或作从「午」聲,而《詩經?小雅?伐木》「伐木許許」,《說文》十四上斤部「所」字下引「許」作「所」。此為2007年6月28日陳劍先生給筆者的覆信內容。原文是陳劍先生對《尊德義》的釋文注釋,待刊稿。又見陳劍:〈郭店簡《尊德義》和《成之聞之》的簡背數字與其簡序關係的考察〉《簡帛》第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1)頁217。 此為2007年6月28日陳劍先生給筆者的覆信內容。原文是陳劍先生對《尊德義》的釋文注釋,待刊稿。又見陳劍:〈郭店簡《尊德義》和《成之聞之》的簡背數字與其簡序關係的考察〉《簡帛》第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1)頁217。 張新俊先生也指出: 所以,字能否看成是所、勹皆聲的雙聲字(原注:「陳斯鵬:《郭店楚簡解讀四則》,《古文字研究》第24輯,第409~412頁,中華書局,2002年」),以及、、之下所从的部分如何作出合理的解釋,還有待今後進一步的研究。 謹按:以上張、陳二先生之說對筆者頗有啟發。「△」字作: 筆者以為此字上部從「所」應無問題。「△」右上的「刃」形有兩種解釋的方法:首先,《包山》84的「漸」作: 可以隸定為「」,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3.12)頁635、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10)頁939。其「斤」旁訛為「勿」。而「勿」、「刀」、「刃」古文字常見形近訛混,參看李守奎:《楚文字編》頁264-265「利」、頁266-267「則」。所以「△」的「斤」旁訛為「刀」、「刃」自然不意外。 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3.12)頁635、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10)頁939。 參看李守奎:《楚文字編》頁264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