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南窑发现唐代最长的龙窑遗迹.docVIP

景德镇南窑发现唐代最长的龙窑遗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德镇南窑发现唐代最长的龙窑遗迹   南窑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东北,1964年由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现。2013年3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乐平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乐平市博物馆、厦门大学历史学院、西北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示龙窑遗迹2座、灰坑10个、灰沟1条、道路遗迹l条,总计揭露面积1013.5平方米,出土大批窑具和瓷片标本,重达数十吨。   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   南窑遗址文化堆积厚,达1-3米,堆积最深超过5米,规模宏大,分布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其保存规模之巨大、完好在江西省境内同类窑址中罕见。   南窑遗址遗存丰富,包含了取土的白土塘、运输原料的江湖塘、溪坑、码头、陈腐池以及烧造产品的窑炉等反映制瓷工艺流程的作坊遗迹,这些遗迹保存较好,连成一片,布局井然有序,无论从整体规模还是制瓷工艺流程等方面,都能够再现和复原南窑唐代制瓷的真实面貌。这在以往景德镇古代瓷窑遗址考古发掘资料中是不多见的,在南方地区也是罕见的。   已经揭露的10个灰坑、1条道路以及1条灰沟等遗迹,为全面揭示南窑文化内涵,科学探明南窑遗址内各个功能区的位置、布局形态以及演变方式和特征,揭示古代手工业生产、社会组织、观念形态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状况,均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考古研究表明,南窑烧造历史悠久,始烧于中唐,兴盛于中晚唐,衰落于晚唐,距今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文献记载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历史有两千多年,《浮梁县志》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然而考古资料表明,景德镇最早的瓷业遗存是10世纪晚唐五代时期生产青瓷和白瓷的窑业遗存。此次在乐平接渡镇发现的南窑遗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不仅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把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具有正史补史的作用;而且丰富了景德镇地区的陶瓷文化内涵,为探讨景德镇的陶瓷发展历史、探索景德镇的瓷业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唐代制瓷手工业和青釉瓷器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迄今为止保存最长的   唐代龙窑遗迹   在南窑村的窑山北部散布着大量的窑具和瓷器残片,地表可见13条明显隆起的脊状堆积。经勘探得知,每两条隆起的脊状堆积之间的低洼处分布有一长条状龙窑遗迹,总计有12条,由中心最高点向东、北、西呈扇形分布。全面揭露一条长达78.8米的龙窑遗迹,位于窑山东南部,为斜坡式龙窑,由窑前工作面、火门、火膛、窑床、窑墙、窑尾等几部分组成。整体水平长78米,斜长78.8米,宽1.6-2.4米,残高0-0.6米。靠近窑头前16米的窑床坡度较平缓,为10°;后段略陡,为13°。   窑前工作面为椭圆形土坑,底部呈弧状,中心最低。火门在火膛与窑前工作面之间。火膛呈半圆形,底部黑褐色烧结面留存一层黑色灰烬,夹有木炭,与窑床连接处有一道坚硬的斜坡挡土墙。窑床呈长条形,由南北两条窑墙组成,窑墙采用泥筑,壁厚0.15-0.32米,朝向窑室一面留有黑色烧结窑汗。北壁有13处窑门,前段的窑门较有规律,窑门之间的间距保持在4米左右。窑床内留存排列整齐的由6-7个支座、窑砖组成的支烧窑具。窑内出土有青釉和黑釉执壶、罐、盏、腰鼓等。窑顶已坍塌,坍塌的窑顶烧结块的带窑汗一面留存有竹藤痕迹。   根据地层叠压关系以及出土遗物,推断该龙窑是使用竹藤类材料起券,用泥糊砌,采用支座垫烧法烧造青瓷的中晚唐时期龙窑。龙窑长达78.8米,是迄今为止考古揭露的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是目前景德镇地区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窑炉遗迹,填补了景德镇瓷器烧造窑炉形制的最早形态的空白。窑室内多处部位保留排列整齐的原始状态的装烧坯件的支座,对于了解当时南窑的装烧工艺、龙窑的装窑量提供了重要资料,为研究南窑的生产流程、窑炉构筑技术、烧造工艺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史提供了依据。   尤为独特的是,叠压在Y1龙窑下面的另外一条龙窑,在窑床中段使用了方形减火坑的技术手法,这是以往龙窑遗迹中所不见的。   独具风格、特色鲜明的   唐代青瓷窑场   考古研究证明,南窑是江西地区一处重要的独具风格、特色鲜明的唐代青瓷窑场,具有长沙窑风格,兼具洪州窑、越窑和河南鲁山窑的特点,部分产品具有外销的性质。产品的烧造采用南方地区流行的龙窑,多数采用明火烧造,少量高档产品采用匣钵装烧的先进工艺,制瓷技术高超,烧造水平一流。生产的瓷器质量精致,造型典雅,艺术性高,烧制技法和装饰艺术富有特色,有的技术走在同时期窑场的前列。   南窑所烧瓷器釉色种类多,有青釉瓷、酱黑釉瓷、青釉褐斑瓷、青釉褐色彩绘瓷以及素胎瓷,以青釉瓷为主。器物造型端庄,器形丰富,大者雄浑,小者精巧,有双系瓶、小瓶、执壶、盘口壶、大罐、中罐、小罐、大碗、中碗、小碗、盘、灯盏、钵、盏、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