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汶川灾后重建旅游定位新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汶川灾后重建旅游定位新思考

关于汶川灾后重建旅游定位新思考   [摘要]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应对震前汶川“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旅游定位做新的思考,体现汶川新的特色和个性,建设汶川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态:一、汶川新型城乡统筹发展形态的特色是建设“中国山水画城乡”,其宣传定位是“震源中心无忧城”。二、凭借汶川“江源农业起源地”的历史优势,建设以甜樱桃为特色的江渎传统、现代特色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田园城市和农业示范区。三、禹文化、羌文化和蜀文化“三位一体”打造禹羌文化圈,提升“羌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内涵。四、把旅游作为汶川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建设“物我两忘”的新的旅游体验区、力争成为新的亚太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新型城乡形态;无忧城;禹羌文化圈;物我两忘体验游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1)02-0042-4      关于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如何发展的蓝图,汶川县委县府曾提出“面向四川,服务全州,把汶川建设成为阿坝州新型工业集中发展区、岷江河谷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羌禹文化生态体验区”的战略定位的要求。两年多以来,汶川的灾后重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水磨古镇的打造、大禹祭坛的落成等等,都是在这条思路的指导下完成的。本文谨就汶川灾后重建旅游定位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供参考。      一、关于汶川新型城乡形态的定位      汶川县是全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是通往九寨、黄龙、四姑娘山、大草原等旅游胜地的主要通道。“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汶川是震源中心。大自然带来“天地玄黄万类悲,日月三光尽凄恻”的大灾难,但也留下了生死不离,大爱无疆,壮图哀志,大勇无边的无尽爱心的长歌。这一首首的长歌和动人事迹,也是一笔难得的艰难之际,玉汝而成,神为之王,气为之壮,国魂为之振奋的取用不竭的精神遗产。面对这些新的精神遗产,迫使我们要对震前“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定位做新的思考,找出汶川新的特色和个性。科学重建新汶川,必须深入发掘汶川资源的文化内涵,确定新型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寻求适合汶川个性和特色的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形态。除了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一般要求之外,我认为需要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震后汶川重建,城乡统筹发展形态定位需要进一步提升形象,用中国山水画城乡的理念来建设汶川新型城乡形态。   汶川是大熊猫栖息地之一,是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之一。大熊猫是珍稀动物活化石,至今已生活800万年。它证明适合其基因生存的西蜀生态绿舟、生态家园也传承了800万年,这是多么神奇,这是大自然赋予岷山岷江区域的一笔丰厚的神奇自然家园的遗产。至今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还是岷山岷水。岷山连绵林箐,被称为“陇之南首”。“陇首”是古人风水学认为的众山之祖,是中国山川东北倾的龙脉:“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碣”(《史记?天官书》)。汶川正当陇蜀南首,居众山之祖的枢纽地位。其县名或叫汶川,或叫汶山,因汶山汶水而得名。汶山汶水就是岷山岷江。这一区域自古就存在着山水如画、如仙如幻的自然环境。根据唐代《元和郡县图志》的描述,这里“自灌口坂迄千顷山五百里间,两岸壁立,有瀑布飞流,十里而九,昔人以为井陉之地”。所谓“井陉之地”,指的是岷江从发源地沿岷江河谷,众泉洪溢奔流直至都江堰总束众水而形成的长达百里的绿色山川如画的通道。因众水流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河床倾陡,水流湍急,侵蚀岩石之力极大,故河身甚窄且深,两岸山顶多成峭壁,随处皆成峡谷,其间平地极少。汶川、茂县、叠溪等重要城镇,皆形成于沿岸的小洪涵源上。这一地带风景如画,“树木森沈,常有水滴,未宫暂燥”,“山顶停雪,常深百丈,夏月融泮,江川为之洪溢”,“天色晴明,望见成都”(《元和郡县图志》)。这一带不仅是秀冠全川的自然山水地带,更是如文人泼墨画一样的奇山异水地带。不仅是山水如画的羌寨古乡,更是古老羌族以中国山水画理念累代保护和培育的山水画家园。这就是“熊猫家园”的实质和特征所在。所以,我们有理由给予汶川是处于“陇首”的典型的中国山水画禹里羌乡的定位。   汶川地形地势,山水相依,山环水绕,山穷水复,山水联珠。花团锦簇,绣壤鳞鳞,“次第看樱直到秋”,是有如山水画一样的禹城羌乡。它的未来目标应是成为自然山水美景与人文山水画意境加城市现代化设施三者结合的新羌城。   二是宣传汶川是震后无忧安全的“震中无忧城”。   “无忧城”最早的称谓是从唐代李德裕修筑薛城(今理县东北)筹边楼而得名的。因“地接吐蕃,为蜀西门户”,具有“全蜀巨屏,即灌口之障蔽”(《方舆胜览》),的重要战略安全保卫作用,而被称为“无忧城”。以后,“无忧城”就成为整个汶山郡区域城寨的通称。它涵盖整个羌族聚居四大县区域。因此,汶川县应凭借“无忧城”这个称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